Page 47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47

松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发展







                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2007 年上半年,区委书记盛亚飞在对浦南农业工作进                                              39

               行调研时,提出了松江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紧接着,我们通过广泛的基层

                调研,发现随着松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量转移,为扎根
                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提供了现实条件。而且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农民

                保障水平也都逐年提高了,松江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反哺农业,且一家
                一户兼业化的传统农业生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

                上,我们反复分析,认为松江实行粮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粮食家庭农

                场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由此形成
                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共识,即着力做好“双减”和“双增”的文章。“双减”

                就是要下决心减少农民数量,减少兼业农户数量,解决好农业因兼业而被边

                缘化的问题;“双增”就是增加专业农户承包土地的数量,增加种地农民收
                入,将专业农户培育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 场。

                    和集体农场相比,我们选择家庭农场这个模式是经过认真论证的:一方

                面,传统上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就是以家庭为主;另一方面,从国外来说,
                像英国这样的国家花了 300 年的时间才解决了“三农”问题,美国也用了

                二三十年时间来解决现代化农业问题。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处于美国

                工业发展的高潮期,当时美国有一位海洋生物学家也提倡工业化,但在停止
                农业生产后,动物们没有东西吃,春天都听不到鸟叫声了,使得这位海洋生

                物学家改变了这一看法。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发达国家农场生产都是
                以家庭为主,并呈现出规模扩大,数量减少的趋 势。

                    总结了国外经验后,我们发现,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既符合我们的农

                村家庭责任制,又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另外,当时中央和市领导也提出,上
                海的现代化农业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在看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后,

                对这些国家怎么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以及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怎样使

                农业化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实现了现代化的问题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们
                觉得上海应该有这个责任和担当,松江也有条件去探索这个问题。所以当时

                我们都坚信,家庭农场是适合松江发展要求 的。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