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25
改革开放中的乡镇企业
犹豫,如果关停,上海市纺织系统棉纺、毛纺、麻纺的产品门类齐全,虽少 17
了一个麻纺厂缺了一门,但另行觅址迁建更费周折。当他们难以决策时,松
江县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联系,要求把老的麻纺厂整体搬迁到松江作为乡镇
企业。纺织局一拍即合,但他们的条件是可以作为乡镇企业归农方管理,但
是要保留原上海麻纺厂的名称,原有工厂的产供销渠道不变,特别是供出口
的产品要保证,有关设备搬迁、维修、安装、人员培训和开工生产等技术问
题,全部由原工方负责,老厂原负责生产和技术的班子成员全部到搬迁后的
新厂工作,原有一切待遇与退休安置等仍由老厂负责。当时名义上虽说是工
农双方联营,实际上工方的分红部分也抵不上原有机器设备的折旧回收。对
于麻纺厂整体搬迁到松江这件事,市政府的领导也十分关心,特邀松江派员
参加沪港合资的联合毛纺织厂成立开工庆典会。会议结束,时任分管外经工
作的副市长陈锦华和纺织局长张惠新专门留下松江代表,嘱托一定要把动迁
后的上麻厂快速建成、认真办好。在工农双方的努力下,工厂不到一年就投
入生产正常运转,有效地为松江县城解决了几百名下乡回城知青的安 置。
80 年代初,中国丝绸总公司总部曾计划迁至上海,当时总部选址坐落徐
家汇吴兴路的上海丝绸九厂,时任总公司办公室主任的陈锡昌同志,是我银
行工作时的老同事,他告诉我这一消息,并为丝绸九厂搬迁至松江做了许多
协调工作,在原丝绸九厂和泗联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较短时间内就顺利完成
了搬迁并投入生产,让泗联公社又增添了一家联营的乡镇企 业。
80 年代,从上海整体把工厂搬迁到松江的工厂有好几家。如纺织局系
统为了纺织产品的升级或转型,把下属的纺织机械零件厂全部下放到佘山公
社,在东佘山脚下建起了多家纺织机械设备的零件厂,这样做不仅为市区纺
织系统工厂的转型和产品升级换代解决了厂房场地不足的困难,而且工厂购
置零配不要多处奔波,只要到佘山一个地方就解决了问题。又如新浜公社的
铁锅厂,生产的红花牌铁锅需供应全市,具有一定规模,它的前身也是因为
改善市区环境状况,让老厂转型发展,原有铁锅铸造的产品整体转移到新浜
公 社。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