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20

口述
                   松江改革开放
                   KOUSHU SONGJIANG GAIGE KAIFANG
                   (1978—2018)




             12    就帮助他们利用低荡田和沟渠河沼边种植的席草为原料办了织草席的工场,

                   并牵线搭桥取得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的支持,办起了出口粉丝加工小工厂。

                   1963 年我在城东企事业单位搞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当时他们社办企业就有袜
                   厂、农机厂、综合厂、建筑站和装卸站等七八家。1970 年张泽公社办起了有

                   一定规模的化工厂,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生产水质净化剂。1971 年新桥公社
                   办起一家为市食品外贸进出口公司加工肉鸡出口产品的肉食品加工厂。在农

                   业学大寨运动中,大搞水利建设,松江县有七八个公社利用开挖河道掘出的

                   泥土,建造轮窑,办起了砖瓦厂。1971 年春,我到城西公社工作时,社办企
                   业已有近 10 家。同时在上海郊区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

                   让郊县集中精力办好农业,所以把郊县原有的县属国有工业,全部收到市里

                   归市属有关工业局归口管理,郊县没有国营企业的利润上交。到 90 年代财政
                   体制改革前,县财政收入的大头仍是农业税,乡镇企业办起以后才有小部分

                   可以分成的税收。县财政收不抵支,有关教师、医生发放工资、兴建大型农

                   田水利绿化山林、县城市政建设的一些项目开支,都需要编造预算,在市有
                   关部门批准后拨收。上面罗列的一些往事,只是想说明上海郊区农村改革开

                   放的起步突破口,与全国情况不同,而是与上海全市的改革步伐进行联动展

                   开 的。
                       我曾在《松江报》发表《腾飞的第一波——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些旧事》,

                   认为松江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从 1978 年开始,直到 90 年代初进行国
                   有和集体经济转型改制。松江在改革开放 40 年中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不容否

                   定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腾飞的第一波。虽然在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就遭到多方

                   非议,什么“以小挤大”“挖社会主义墙脚”“破坏计划经济和商业流通渠道”
                   以及“不务正业影响以粮为纲”等,但乡镇企业的崛起是农村走向市场经济

                   的第一步,有效提高了农村的综合生产能 力。

                       松江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改变了农村单一农业经济的状况。在上世纪
                   近 30 年的时间里,农业产值始终占全县生产总值的 80%左右,随着乡镇企业

                   快速发展,到 80 年代末,农业总产值的占比已不到 20%,使全县农村经济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