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225
把千年草龙舞永远流传下去
近些年,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们民间老艺人的努力 217
下,草龙舞和叶榭竹编焕发出了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魅力。我所编扎的草龙活
跃在“上海之根”“香港回归”等大型市级、区级文艺庆典和社区文化演出的
舞台上,这种有着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的草龙,每次出场
都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并引来观众欢呼的掌声。 2008 年,民间祈福的
《草龙求雨仪式》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 年我
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草龙”代表性传承人。2010 年 3 月叶榭
草龙队参加迎世博“吕巷杯”长三角传统龙狮邀请赛获“银龙 奖”。
我还不断把竹编技艺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从编织花样到做工技法都比
以前有了一些改进。前些年,我还应邀登上了上海一所知名大学的讲堂,为
外国留学生授课,这些洋学生对竹编技法感兴趣的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复旦大学组织两批包括留学生在内的近百人上我家现场学习竹编技艺。2010
年 6 月,我带领着一支由年逾花甲成员组成的竹编团队应邀参加了上海世博
会公众参与馆“秀 · 空间”活动,数万中外游客观看了叶榭竹编作品展示和竹
编艺人的现场表 演。
如今,我已经 70 多岁了,依旧奋斗在草龙制作的第一线,我想要让这门
技艺发扬光大,就必须找到接班人。2008 年,我带着草龙进入叶榭的学校,
一展风采,在校方配合下,学校里成立了舞草龙队伍。在学校的展示厅里,
看到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的草龙,我不禁想到了儿时的自己。之后,
文化站又建立传承基地,寻觅竹编与舞草龙的人才。我、唐正龙、俞水林三
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带队师 傅。
这事并不容易,现在做这些手艺的不好找,甚至不少工具都是我们自己
做的。由于生计问题,不少原本学习传统技艺的手艺人早已纷纷改行,另一
方面很多手艺其实对原料很有讲究,甚至连草龙看似平常不过的原料其实也
并不好找。一般的稻草不行,需要特别的糯稻草,而且得是手工收割的落谷
草,用机器割的草根本不能用。现在一束这种稻草要 1 块钱,成本一点都不
便宜,没有政府支持,在民间怕是传不开。现在叶榭镇种糯稻的人并不多,
ౕൂ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