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0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220

口述
                   松江改革开放
                   KOUSHU SONGJIANG GAIGE KAIFANG
                   (1978—2018)




            212    比照笛子,在竹子上面用烧红的铁丝烙出孔,再用芦苇芯做笛膜,就这样,

                   我做出了第一支笛子,居然也能吹出动听的曲调来,这让我自豪不已。之后,

                   我又在村中各个手艺人那里学习编制技艺,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学会了
                   制作风筝、简易的农家生活用具如扁担、竹篮、竹筐等 等。

                       因为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我自学音乐。
                   当时的乐谱大多用“工尺谱”记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

                   六、五、乙等汉字作为唱名的基本符号,若加上单人旁则唱奏高音。每次,

                   只要听到有人在吹或者唱,我都会用心记下,我用自制的笛子学会了许多江
                   南丝竹调。我还曾一度在村民中当过“音乐教师”,边学边教当时最流行的

                 “语录歌”。即便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我对当年学的《快乐》《梳妆台》《梅花三

                   弄》等乐曲还默记于心,并能随口吟唱。也正是当年所学的这些最基本的音
                   乐知识,为我传承草龙舞打下了基 础。

                       在我的童年时代,最快乐的时光大概要数几个小伙伴一同去逛庙会。当

                   时每逢农历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镇里的关帝庙就会举办庙会。那叫一个热
                   闹啊,有各路耍把式的,有演杂技的、走钢丝的、变戏法的……还有各种小

                   吃,正宗的叶榭软糕、现炸的油条、粽子糖,把我们这些小孩馋得只有流口

                   水的份,然而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舞草龙的队伍。那时的草龙和现在不太一样,
                   比较小,也比较简陋,两个人就能舞一条,但几十个人一起舞草龙还是很有

                   气势的,我们总会看得入 迷。
                       然而没过多久,庙会渐渐衰败,舞草龙也因为“破除迷信,移风易俗”

                   被中止。20 世纪 60 年代的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和大人们

                   一起乘凉,听他们讲故事。据说,早在唐朝时叶榭就有舞草龙的习俗了,当
                   时此处遭遇大旱,幸得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途经此地,在冶铁塘吹箫召龙,终

                   于喜降甘霖,庄稼有了收成,因此当地人用稻秆扎成草龙,每逢干旱祈雨或

                   重大节日时便舞龙以娱神祈福。除了庙会,过去叶榭每年有元宵节晚上调龙
                   灯(也叫舞龙灯)的习俗,这也是元宵节的一大盛事。夜晚群龙翻飞,煞是

                   好看。我念念不忘这些场景,准备自己做一条草龙,再邀上几个朋友一起舞










      ౕൂ჏ १ඍ඾ࡾڿ۪ष٢ JOEE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