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125

中山中路改造纪实







                使中山中路上的商业网点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苦于环境的约束,在狭                                                 117

                窄的街道上就是难以施展身手。有一些网点进行小规模的翻新装修,也难成

                气 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92 年新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扫除了人们心中的疑虑,坚定了改革、发展的信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鼓舞了商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县委适时

                召开了七届三次全会,决定了以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为契机,对第三产业提

                出“增加总量,扩大规模,提高档次,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方针,把中
                山中路的改造提上了议事日程,松江商业的春天来了。


                 目标任务一朝定,千方百计解疑难
                 目标任务一朝定,千方百计解疑难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就是要知难而进,这是县委领导对中山中路改造工

                程毅然决然的态度。县委、县政府根据“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工作

                要求,结合松江实际,提出了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塑造松江商业新形象的目
                标。1993 年底,县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挂帅和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中山

                中路改造工程指挥部,还建立了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定点负责联系的制度,以

                确保被列为全县头号实事工程的顺利实施。改造工程的全部任务是:中山中
                路中心段(谷阳路—人民路)全长 720 米,道路由 24 米拓宽到 40 米,需动

                迁 502 户居民住宅,128 家商业网点,安置 1200 多名职工;南侧 9 个地块上
                9 幢大楼同时施工,全部工程要在 1994、  1995 两年内完成,新建大楼要完成

                内外装修,在 1995 年底开 业。

                    县委领导和工程指挥部的成员,对其中的工作难度都是心知肚明的。几
                次召集开会专题讨论这些问题,对千头万绪的情况,归纳出三大难题:一是

                资金,二是动拆迁,三是职工安置。首先是资金问题,这样的大拆大建工程

                所需的资金不是百万、千万计,而是要上亿元,当时松江全县财政年收入不
                过 2 亿多元,政府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投放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

                巧妇可以借米做饭,办法总归是人想出来的。经过多次动员分析困难,县委










      ౕൂ჏ १ඍ඾ࡾڿ۪ष٢ JOEE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