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松江老街巷.html
P. 34
【从华阳桥到袜子弄】
箬帽弄
文 • 姚德达
箬帽弄位于东外街东段北侧,是一条两侧高墙耸立、长约半里的弄堂,
北通北俞塘,南对南俞塘(盐铁塘)上的黑桥。因弄比箬帽宽一点,两人对
面行走需侧身而过,以及弄口有家篾匠店制作箬帽而得名。
箬帽是江南水乡农家、渔民、船工必置的雨具,穿上蓑衣可以防止下
雨打湿衣裤,劳作不受影响。因少年时常去篾店,至今仍记得篾匠姓梅,是
位 40 多岁的高个子壮汉,脸堂红红,一口白牙,看上去有使不完的劲。喊
他梅师傅,不让叫,因松江方言梅与霉同音,叫他阿篾(梅)师傅,会笑而
应答。观察篾匠的手,粗糙如麻石,掌心结着厚厚的茧,时常有划破的痕迹。
为讲究质量,制作箬帽,取的是篾青。篾匠会根据年龄、性别不同,做成大
小不一的箬帽,还会按需要定做箬帽。他的箬帽制作手艺在东外街上众多竹
器店中是额角头上摆扁担——头挑。篾匠店铺中除有元宝篮、四角篮、圆篮、
长杭州篮等外,还有筛子、小匾、团箕、车箩、栈条等农用工具,特别吸引
眼球的是挂在墙上散发淡暗香的篾条,春风吹进店铺,篾条似绸布轻轻舞动。
篾条下面卷着一张篾席,是篾匠过夜用的。由于篾匠技术高超,服务态度好,
各种竹制品总是供不应求,需要经常加班,晚上店铺中的气油灯通亮,他会
一直干到半夜三更,实在太困了,在门板上铺张篾席,倒头就睡。那张篾席
是篾匠父亲亲手编织传给他的,已有 30 多年。陈年篾席有个好处,不管是
022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