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松江老街巷.html
P. 177

【从景德路到阔街】
             距离孙家东北方 20 余步路的光景,是坐北朝南的卞家,巧的是卞家的男主
             人也在浴室做生活,他们的大女儿和我同岁,可惜早夭。在松江解放的前后
             他们又生下一女。

                  我们家造好房子不久,北边房隔为两间出租,一间借给一对中年夫妻,
             他们领有一子,读书成绩蛮好,另一间借给在火车站售票的人家。中间一间
             一隔为二,后面是灶间,前面放了一台摇面机。南边房就是我们家的卧室了。

                  每天,父亲和姐姐背着蒲包早出晚归或步行或坐船去收猪腰、猪心,并定
             时到轮船码头去拿货,诸如新五、张泽、叶榭等凡通汽油舨的地方都会托船送货。

             到下午将货集中后即送上海,然后坐火车连夜返回。母亲则在家里摇面,除了
             送往长桥街上几家饭店外,其余时间就在门面上照应生意、张罗家务。
                  我就出生在这长桥南街上,出生在南边房里。

                  生我那年父亲 53 岁,母亲 45 岁,可以说是晚年得子。据说我从母体出
             来就嘴着地、背朝天地摔在地上。父母见我没吭声,早已吓得半死,待回过

             神来,他们才急得哭了。大概是他们的哭声感染了我,老半天,我也哇的一声,
             冲着这多灾多难的人世大哭,而父母则破涕为笑了。
                  第二年春夏之交,父亲收货回来,见石凳上坐着一对年近 30 岁的夫妇,

             他们脚前放着一对篰,一个篰内是包裹着的小孩,另一个篰内是小孩的衣服。
             他们边哭边和抱着我的母亲说着什么。母亲见了父亲便说,他们姓顾,是氽

             来庙(泖港)来的,想把小孩送小囡堂,堂里见小孩病重不收,他们回去也
             没钱医治……父亲见小孩瘦得皮包骨,问了问年龄,只比我小一个月。父亲
             见着可怜,叫我母亲喂他奶吃。可这小孩连奶都不会吮吸。母亲说儿子还在

             吃奶,反正奶多,是不是留下这孩子。父亲犹豫了一下,他知道留下意味着
             要给这孩子看病,花费且不说,能不能看好他的病还是个问题。这对夫妇见

             父亲犹豫就跪了下来。父亲忙将他们扶起,一咬牙,顾不得考虑以后的日子,
             就把这孩子收下了。
                  后来,父亲前后请了三个名医为他治病,花了一大笔钱却都没见效,

             最后请了钱青士(我读小学时,钱医生住在竹竿汇)看了两次,毛病明显好转,
             身体慢慢地康复,正式成为我家一员,改姓汤。有了兄弟,最辛苦的是母亲,

             他虽然病好了,但体弱无力不会走路(直到四岁时刚刚会挪步),还不会吃饭,

                                                                               松江老街巷    165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