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松江故事
P. 49

凡人凡事    041

               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磨不掉的。
                   此后, 他就偷偷地在家中继续进行写作, 凭着记忆, 一面将原稿复写

               出来, 一面对原稿进行重大的修改。“ 文革” 结束时, 他完成了《 水浒新
               传》 的第二稿。他将书稿寄至上海某出版社, 出版社认为书稿质量不错,
               有出版价值, 但事关重大, 需“ 有大力者出面方可”。为此, 褚老师找到了
               文学界的某位大家, 但路子不对, 未能解决问题。褚老师一介书生, 对

               “ 大力者” 的理解不透, 何况他也没有能力请到真正的“ 大力者”。经过三
               四年的纠缠,《 水浒新传》 出与不出始终不能定夺, 其中的曲折反复一言
               难尽。在争取出版的同时, 褚老师又对自己的书稿进行了第三次全面的

               修改。1984年, 广州花城出版社闻得此事, 主编流沙先生亲自到松江会
               晤褚老师, 看了几回书稿后, 当即表示愿意出版该书, 并请褚老师一起到
               广州, 处理出书的各项事宜。1985年6月,《 水浒新传》 正式出版。该书
               共170回, 160余万字, 其中保留《 水浒传》 原作39回, 改动40回, 新增91

               回, 创新的比重达三分之二强。关于《 水浒新传》 的出版, 笔者曾在《 上海
               文化报》 发表《〈 水浒新传〉 出版内幕》 一文, 其后《 报刊文摘》 等数家报纸
               予以转载, 当时此书出版的影响可见一斑。

                   褚老师在《 水浒新传》 的跋中写道:“ 曹雪芹在他《 红楼梦》 的创作实
               践中, 曾发出‘ 字字写来都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的感慨。并在《 红楼
               梦》 第一回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 当然, 我不逮曹雪芹远甚。但我从事《 水浒传》 的改写, 如

               果说我‘ 痴’, 也确实有点痴; 并在改写过程中, 也确实花了不少心血, 而
               且辛苦又何止十年。可是我总觉得凡是文艺作品, 只要有益于人民的,
               那么无论是阳春白雪, 还是下里巴人, 知音解味的人总会有的。”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