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松江70年0905.pdf
P. 80
1979 年 8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秘书长、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对上
海市委办公厅编印的《上海简报》第 111 期《松江县三麦连年丰收的调查》材料,
作出批示:“一年就增百分之二十,如果全国亩产再增 100 斤,就接近八千亿斤,当
然实际上一年不可能。”“如果我们明年能在农业上争取再一个大丰收,全国人民搞
四化的信心就完全确定了,国际上也会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胡耀邦还要求《人民
日报》、新华社的负责同志,“了解一百个县的具体经验(如果农林牧副渔各一百个
就更好),然后陆续加以报道,年底以前报道完,这件事做好了,我向你们磕一个
响 头。”
胡耀邦的批示,是对松江农业耕作制度改革的褒奖。1969 年起,松江县基本实
行三熟制,即冬季种大麦、元麦或小麦,第二年收麦后种早稻,收早稻后种晚稻。
虽然这一时期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过千斤,但是,全部“三熟制”带来的季节紧张、
劳力紧张、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肥料不足、地力耗损等问题越来越严 重。
1977 年,松江大胆探索改进耕作制度的途径,选择生产条件和土劳负担不同的
12 个生产队,就“麦、稻、稻”三熟制、“麦、稻”两熟制和“绿肥、双季稻”三种
耕作制度分别进行试验,并取得粮食增产、农本下降的显著成绩。第二年,松江县
继续扩大改革面积。1979 年 8 月 11 日,解放日报刊登的《松江县科学种田创新路》
提到:1978 年,松江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上了“双纲”(《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在长江以
南的标准是亩产 800 斤),总产比上年增加 12628 万斤。1979 年夏粮总产又比上年增
加 3826 万斤,增长率为 32%。1979 年的夏粮大丰收,使松江成为全郊区 10 县增产
幅度最大的一个县。这一场农业改革,从耕作制度入手,逐步提升到以科学种田为
总题目。1980 年,松江的科学种田经验不仅得到了上海市农业科学大会的肯定,更
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予以跟踪报 道。
道 徐 链
路 富 接 1979 年 8 月 29 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徐富
大 生 生的致富道路走得对不对?记佘山公社一场划清政策界限的大
讨 致
论 富 讨 论》。
徐富生是佘山公社辰山大队范家生产队社员,1979 年 3
胡耀邦批示推广松江三麦丰收经验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