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松江70年0905.pdf
P. 78
1978 年,松江乡镇企业发展进入黄金期。乡镇企业的崛起是松江经济腾飞的第
一波,也是农村走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步。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诸多“第一家”。
上海郊区第一家利用外资的“三来一补”企业——上海市精艺手套厂。1979 年
9 月,由香港方面提供设备,松江提供厂房、劳动力的上海市精艺手套厂在松江建成
投产。这是上海郊区第一家利用外资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组装、来样制
作和补偿贸易)企业,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纠正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左”的错
误迈出的可贵一步。该厂生产的产品有人造毛、羊毛、兔毛、人造革、全皮、尼龙
绣花等 8 个系列,生产工艺严格按客商提供的“封样”进行。产品通过上海工艺品
进出口公司远销欧洲、美国、南亚、日本、香港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郊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益联纺织厂。1984 年 10 月,上海市外经贸委
批准在大港乡筹建上海益联纺织厂,该厂由松江县开发投资公司、大港乡工业公司、
上海市抽纱进出口联营公司、香港美胜洋行中艺有限公司合资建立。它是松江也是
上海郊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5 年破土动工,1986 年 7 月投产。主要生产五大
系列 32 支棉纱提花毛巾被,销往东南亚地区。1994 年 10 月歇业。
松江县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佘山兴中铜厂。1987 年 2 月 24 日,松江县第一
家股份制企业佘山兴中铜厂成立。兴中铜厂原系佘山镇河泾村陆家浜村民组的村办
企业。为了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搞活乡村企业,深化农村改革,经多方酝酿,
决定由佘山镇工业公司经理门市部、创办原铜厂的村民组和淘铜专业户 3 方组成新
厂并试行股份制。淘铜“大王”周阿四任厂长。县委书记徐汉良专程赶到铜厂,鼓
励干部群众大胆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完善,努力为发展乡村企业多作贡献。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乡镇企业在深化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的转型改制中,大多
数都转化成了民营企业,但是曾经辉煌的乡镇企业作出过独有的贡献。它们改变了
松江农村单一农业经济的状况,使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地方财政收
入得到了快速增长。随着乡镇企业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不仅过亿,还不断连续翻番,
更重要的是社队自己有了钱,许多农村基础建设可以自力更生解决。乡镇企业发展
后为农村富余劳力找到了出路,农民家庭收入快速增加,全县广大农民由原来的贫
困温饱快速向小康富裕转变。
松江经济腾飞的第一波——乡镇企业崛起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