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松江70年0905.pdf
P. 62

◎ 如今的泖田湿地



                圩岸 2 尺有余,部分圩区颗粒无收。1949 年,万亩泖田内分布有 186 个圩区,有大

                小河道 228 条,圩岸大多十分单薄。1954 年 6 月,风、雨、潮齐袭泖田,堤岸决口,
                泖田成一片汪洋。泖田极易受灾,除地势低洼外,圩区内河道弯曲杂乱,有网无纲,

                排水不畅,易内涝成灾,圩内田块高低不平,高田向低田排水,低田易积水成灾。
                耕种泖田的农民住宅距农田大多很远,最远的要步行 1 个多小时。出工要带饭,沿

                途又大多没有桥梁,只能越水过河。自然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但收成差,“三年
                两头荒”,有俗语称“背井离乡去讨饭,有女不嫁泖田郎”。




                 超   学     链接二
                 新   新                1960 年 3 月 2 日,《解放日报》第 3 版以《克勤克俭,建
                 五   五            设公社》为题,详细报道松江县新五公社勤俭办社的先进事迹。
                     、
                     赶            4 月 5 日,《新闻日报》第 1 版用套红大标题刊登《新五公社党
                     新            组织是公社的好当家》长篇报道,介绍松江县新五公社“好当
                     五
                     、            家”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多种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等。此外, 《新闻日报》还发表了题为《学新五、




                                                                           万亩泖田变良田      53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