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松江70年0905.pdf
P. 67

性成员的诗书唱和、绘画书法。她们在传统的刺绣技艺基础上吸收绘画技巧,形成
            了一种空前的家族文化——画绣。在顾绣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三位杰出的女红。

                缪氏——顾氏画绣的实际创始人。缪氏,是顾名世之子顾汇海的妾室。缪氏在
            书画艺术的滋养下,注重写生与临摹,刺绣技艺逐渐与书画相融,绣品高雅隽秀,

            有别于民间起装饰作用的刺绣。同时缪氏开始绣人物像,这既是传统绣法的突破,
            也是传统刺绣功能的发展。缪氏的创新引发了顾氏大观园女性文化的革命。从此,

            画绣成为顾氏大观园女性的文化传统,但还只是作为顾氏女子消磨时光的优雅艺术
            形式,而非可产生价值的文化资本。直到韩希孟的出现,顾绣开启了作为商品的新

            历程。
                韩希孟——顾绣第一人。韩希孟(又名韩媛)是顾名世之孙顾寿潜的妻子,系

            顾绣名家中造诣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女红。顾寿潜是“松江画派”书画大家董其昌
            的弟子,因此董其昌也对韩希孟的绣艺关心备至。所谓画绣结合“松江画派”的艺

            术理念对顾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后来她倾数年心力,搜访宋、元绘画名迹,摹
            临八种,一一绣成,汇作方册,于崇祯七年(1634 年)绣成《宋元名迹册》,绣工之

            巧、艺术之高让董其昌大为赞叹,欣然为每幅作品题跋,韩希孟也被誉为“针圣”。
                由于顾寿潜无子,顾氏家道中落,不得不由女眷以刺绣维持生计,韩希孟是推

            动中国刺绣文化由传统劳作转变为艺术化商品的关键人物。
                顾兰玉——顾绣教育传承肇始人。清初,顾名世曾孙女顾兰玉是使顾绣走出闺

            阁走向市场的关键人物,也是顾绣教育传承的肇始人。她 24 岁丧夫,流落松江仓
            城,在秀野桥畔落户安家,设幔授徒,不分亲疏,将家传绣艺传于外姓,历 30 余

            年,为江南刺绣发展注入活力,顾绣开始在九峰三泖传播。其时,城中四乡许多女
            子习顾绣以营生,形成一定的规模,当时有“百里之地无寒女”之说。




              重   顾     链接二
              放   绣                1977 年,戴明教绣出了新中国第一幅顾绣作品——《红蓼
              异   新            水禽图》。1978 年,戴明教以宋人水墨名作《群鱼戏藻图》为
              彩   生
                               蓝本,绣成单面顾绣《群鱼戏藻图》。这两幅作品是顾绣恢复生
                               产的标志,奠定了顾绣新生的基础。



             58   松江:70年70个瞬间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