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松江70年0905.pdf
P. 201
2014 年 5 月 12 日,国家一级文物《松江邦彦画像》在松江博物馆开始为期一个
月的回乡展。《松江邦彦画像》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是它距 1937 年 7 月在“上海
文献展览会”上展出后第二次公开展出,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展 示。
《松江邦彦画像》是清代松江府娄县画家徐璋的代表作,约完成于清乾隆九年
(1744 年)。现存画像 99 幅,囊括明代松江先贤 100 人。“邦彦”一词出自《诗经》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意为国家的优秀人才。明代的松江府经济发达、科举鼎盛、
人才辈出,这一组邦彦画像,既是明代松江府的群英像,更是一部浓缩的明代松
江 史。
现存的《松江邦彦画像》既有徐璋原作,也有后人增补之作。徐璋之子徐镐也
擅长人物肖像,曾在画像完成后进行增补,徐氏父子所画像被称为“徐本”。嘉庆年
间,“徐本”为松江藏书家沈慈收藏于啸园,松江著名画家改琦于啸园得观“徐本”,
其临摹之作与原作最为接近,世称“改本”。咸丰元年(1851 年),松江知府何士祁
购得“改本”,在府学明伦堂右侧修建静堂珍藏画像,每年春秋致祭。光绪年间,徐
本辗转被松江望族韩禄卿收藏。韩氏先请画师修补、装订成册,又请娄县著名文人
杨葆光为画像题写传略。直到 1936 年,时任松江县图书馆馆长的雷君彦邀好友杜诗
庭等人共同出资购买,并捐赠给县图书馆,抗战胜利后上交松江县图书馆筹备处,
被奉为松江“三宝”之一。因松江在 1958 年之前行政区划尚隶属于江苏省,故画像
几经辗转移交,被南京博物院收藏至今。《松江邦彦画像》因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和文
献史料价值,堪称与杜甫“诗史”比肩的明代松江“画 史”。
石 醉 链
刻 白 接 在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醉白池南廊壁上,有一组刻于
长 池 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的 30 方石刻,镌刻了明代松江府 91
廊 邦 位著名人物,西壁第一块石刻上为咸丰初年松江知府何士祁题
彦
画 写的“邦彦画像”四个大字,这便是著名的邦彦画像石 刻。
像 这组石刻像的原本便为清代徐璋的代表作《松江邦彦画
像》。这些画像都是徐璋从缙绅家中搜集临摹而成,十分不易。
画像完成后,徐璋十分珍爱,“出入恒以自随”,却在一次渡江
192 松江:70年70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