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松江70年0905.pdf
P. 203

时不慎遗失。没想到,后来撑船的人又完璧奉还。时人陆锡熊在画像的题跋中记载
            了这件事,并且感慨说:“盖精神所注,既鬼神亦为之呵护。”因纸墨不利于画作传

            世,陆锡熊也在题跋中提出,应“伐石深刻,永成佳话”。光绪十六年(1890 年)松
            江名士顾莲、陈士翘等人向韩氏借得“徐本”80 余幅,又搜集“改本”数幅,请古

            倪园沈慈的曾孙、工于人物白描的沈寿康重摹上石。第二年,这一浩大工程终于完
            成,石刻镶嵌在松江府学明伦堂的墙壁 上。

                1937 年,松江府学被日军炸毁,但邦彦石刻幸免于难。1941 年,松江人将散落
            城内的书画石刻收集起来,“阙者补之,断者续之”,重新放置在醉白池公园。“文化

            大革命”期间,松江县文化馆设于醉白池公园,工作人员将《松江邦彦画像》石刻
            外罩以宣传画框,因而得以保全至今,成为醉白池公园的镇园之宝之 一。
















































            194   松江:70年70个瞬间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