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232
“三高士”逸闻
川图》, 又何曾逊色几分呢? 眼前的美景让杨维桢不由连连惊叹。
山中幽静, 不时传来江浙地区特有的一种小鸟 “婆饼焦” 凄婉的
鸣声。 虽是初夏, 但山中清凉, 阵阵锵然作响的山风带着松尖的
雨珠滴入衣帽, 肌骨间顿时泛起一丝寒意。
饱览峰顶美景后, 杨维桢与众人下了山。 此时洪祥的外祖父
张景良早已恭候在旁。 于是一行人又移舟绕山往北, 前往张氏家
中。 路并不远, 大约是三箭之程, 但沿途曲折蜿蜒, 只见怪石林
立如剖蚌, 突兀峥嵘如虎狼, 林木盘旋如舞, 碧萝蔓生如丝, 一
栋四楹三间的精舍掩映其间, 正是张氏 “碧萝窗”。
当下主客就座轩内, 窗户大开, 草木之香, 如灵芝白术, 拂
面而来, 令人心旷神怡。 张景良年近八十的老父梓山公扶着藜杖
颤颤巍巍也来迎客, 随后又在轩内设宴款待, 老人的子女也都来
纷纷拜见。 席间, 老人亲自捧酒为杨维桢祝寿, 杨维桢举酒回敬
道: “战乱一起就是十年, 各地深受其害。 唯独您老不在兵灾之
地, 还能常常与高人雅士们徜徉山水, 这正是东南的庆人福地
啊!” 于是宾主尽欢, 开怀痛饮, 不知不觉日落西山。 这天晚上,
杨维桢住在东山曹家的玄修精舍。 精舍前身为曹家始建于北宋元
祐年间 (1086 —1093 ) 的圆修禅院, 至此时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
历史了。
第二天一早, 杨维桢一行先去祭奠了老友曹知白, 然后乘船
到山南寻访佘山的卫饿夫、 郑道士等人, 却没有遇到。 沿流又经
过石醉痴家, 邂逅捉月子李质, 应邀到李氏蠢石轩宴饮, 酒至酣
处, 杨维桢为李质写下 《蠢石诗》。 众人欢聚直至深夜, 这才踏
— 8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