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94
“三高士”与松江
大热情。 宋濂所撰 《元故奉训
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
志铭》 对此曾有明确的表述:
性疏豁,与人交无疑贰。
贱而贤,礼之如师傅;贵而不
肖,虽王公亦蔑视之。平生不
藏人善,新进小子或一文之
美、一诗之工,必为批点,粘
于屋壁,指以历示客。尤不录
宋濂像
人以小过……不论远近,皆知
君为宽厚长者云。
性疏豁、 推新人, 不正是 “海派文人” 海纳百川、 不拘一格
特点的鲜明体现吗? 当然, 杨维祯们获得推崇的背后, 必然是有
利益的驱动在起作用。 利益之所以能驱动, 是因为有市场, 正因
为有市场, 才使得杨维祯名声大振, 也才可能出现所谓 “踵门求
文者座无虚席, 以致崖镌野刻布列东南间” (宋濂 《元故奉训大
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 的火爆场景, 这不正是沈从
文先生曾经总结的 “海派文艺” 特征——— “名士才情” 与 “商业
竞卖” 相结合之后产生的热闹景象吗?
再比如, 我们常说 “海派文化” 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其包容
性。 在元代的松江府, 移民文人与当地土著文人的文学交流和文
艺活动十分频繁。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及 “元四家” 黄公望、
吴镇、 倪瓒、 王蒙, 都曾在这一带活动, 而且都受到很好的礼
— 0 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