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93
重修 “三高士墓” 的文化意义
仪的 《草莽私乘》 《游志续编》 等, 按照杨维祯 《说郛序》 的说
法, 大多具有 “开所闻、 扩所见”, “资谑浪调笑” 的功能, 这与
“海派文人” 喜欢交际、 嗜好新奇的习性不无关系。
杨维祯受人请托撰写的诗文, 常常类似于广告宣传。 杨维祯
的朋友圈, 三教九流, 诗文所赠对象涉及各个阶层, 其中相当部
分是在市镇社会谋生的下层人士, 其中既有制笔做墨、 书画装
帧、 画画、 说书、 演木偶戏等与文艺有关的, 也有治病、 算命等
与文艺完全无关的人员, 甚至他还曾撰文专门称颂嘉定 (今属上
海市) 一位民间理发师, 一个祖孙数代从事理发业的民间工匠。
在 《四库全书》 收录的所有作品之中, 赠予民间剃头匠的诗文,
似乎仅此一篇。
元代名士能够如此放下身段, 与下里巴人亲密接触, 固然有
时代的原因。 因为元代汉族文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普遍不
高, 因而促使他们深入市镇下层谋求生活, 促使文人采取那样一
种疏远政治的生活方式, 这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是与此同
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 在这普遍的文人群体之中, 既能自食其
力, 以文谋生, 又能享受名士待遇、 常常获得轰动吹捧的文人毕
竟不多。 说得更明确一些, 杨维祯们能够如鱼得水, 在市镇社会
中被广泛接受, 是因为占有了天时、 地利与人和。 “天时” 如上
所述, “地利” 与 “人和”, 则是元代的松江地区所特有的, 是当
时、 当地的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提供的。
作为元季 “海派文人” 的代表, 杨维祯交际十分广泛, 且所
交不论出身、 身份, 尤其对于不知名的青年士子, 常常表现出极
— 9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