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3 - 软浓吴语松江好.html
P. 283
攋 攋 藤
松江乡间, 竹园里, 篱笆边, 常可见到一种称作“ 攋攋藤”
的野草。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草, 缠缠绕绕, 满身钩刺, 人们 !
一不留神, 它便会将你攋住, 密密的细刺或将你皮肤攋出血 "
#
来, 或将你衣服攋出洞来, 故对于这种野性十足的野草, 人们 $
%
常常是敬而远之, 唯恐它攋上身来。 &
'
松江话所说的“ 攋攋藤”, 典籍称之葎草。《 汉语大词典》
曰, 葎草, 俗称“ 拉拉藤”, 是一种多年生缠绕草本。叶对生, 掌
状分裂, 边缘有锯齿。茎和叶柄布满倒生的短刺。不过, 著名
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 葎草” 之正名应为“ 勒草”。他在《 本草
纲目·葎草》 中提出:“ 此草茎有细刺, 善勒人肤, 故名勒草。
讹为葎草。”“ 善勒人肤” 的“ 勒”, 同“ 勒石” 之“ 勒”, 表“ 刻、 划”
之义,“ 善勒人肤” 的意思是:“( 勒草这种草) 容易划破人的皮
肤”。在松江话里, 锋利的东西划破表皮也叫“ 勒”, 比如:红
烧蹄髈勒勒开; 手拨碎玻璃勒出血来; 警察臂膊拨贼骨头用小
刀勒着一记。
《 汉语大词典》 所记“ 拉拉藤”, 北方地区或作“ 拉拉蔓儿、
拉拉秧儿、 拉拉秧”( 也叫“ 锯子草、 锯锯藤、 粘粘草” 等)。松江
话将“ 拉拉藤” 记为“ 攋攋藤”, 一方面,“ 攋” 字以“ 赖” 为声符,
作为方言字, 表音直白。另一方面, 在表义上, 相比“ 拉” 字,
“ 攋” 字显得更精确, 也更具吴方言特色。如《 汉语大词典》 释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