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松江年鉴2019
P. 228

“两网融合”体系建设            A  走在全市前列,建筑垃圾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开
                      B
               工建设 。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化美丽家园建设,完成58台老旧电梯安全

               评估及维修,消除2 260栋高层住宅消防隐患。整治住宅小区群租5 121户。推进




                 (接146页) (3)  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全年日均处置干垃圾1 329.3吨,完
                  成市级指标1 457吨;湿垃圾日处理261.15吨,餐厨垃圾105吨,资源回收

                  206.01吨,全区资源化利用率30.11%。
                 (4)  垃圾分类达标创建。全面落实“定时、定点、定类、定员”制度,积极推进
                  绿色账户激励机制建设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管理,围绕“五有”标准推
                  进达标创建。

                 (5)  单位垃圾强制分类。全区5 64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垃圾分类,实现
                  单位分类全覆盖。注重示范引领,通过宣传活动、环境营造、设施配套、规范
                  管理、执法监督等,完成210家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建设。
               A  年内,松江“两网融合”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落实《上海市两网融合回
                  收体系建设导则》要求,完善“点、站、场”建设,按“示范型、标准型、自助

                  型、流动型”四类标准设置回收服务点,统一编号并设置公示标识牌宣传告
                  知。制定出台《松江区两网融合回收体系管理规范(试行)》,规范两网融合
                 “点、站、场”管理标准,通过条块结合,全区实现居住区资源回收服务基本
                  覆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基本框架,培育废品回收市场主体,以
                 “五统一”“五公开”行业服务标准规范回收行为,截至年底,全区各街镇以

                  市场化运作模式委托6家企业从事废品回收服务。
               B  年内,加强分类设施设备硬件建设。启动区级湿垃圾、建筑垃圾两个资源化
                  处置项目建设,推进干垃圾焚烧二期工程项目,改造垃圾房及定时定点投
                  放点584座(个),更新道路果壳箱分类标识8 083个,全区湿垃圾运输车累
                  计55辆,新增有害垃圾运输车1辆,更新干湿垃圾运输车辆标识239辆。依

                  照“十三五”规划建设目标及时间节点,启动湿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两个工程项目建设;松江天马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推进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建设。佘山镇引入村级湿垃圾生化处理设施,
                  建成本区继泖港新建村、五厍村后的第3座农村湿垃圾处置站。 (转下页)



           148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