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松江年鉴2018
P. 64

比增长10%,合同外资实现6亿美元,到位资金实现5亿美元。抓好海尔智谷、修
               正集团、正泰启迪智电港、超硅半导体、复宏汉霖等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
               性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实现
               项目新开工100个,竣工、投产56个。推动传统制造业拥抱互联网,促进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编制军民
               融合产业发展规划,争创市级军民融合示范区。推进科技服务、基金服务、商业服
               务等服务业发展。贯彻“上海文创50条”,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影视
               文化产业。完成松江科技影都规划编制,建设高科技、国际化影视产业集聚中心,
               打造大型综合性高科技影视基地和影视拍摄取景类特色服务功能区。
                   着力营造产业创新环境。探索建立G60科创走廊重大成果发布机制、设立
               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中心,组建G60科创走廊发展引导基金和一批科创要素平
               台。共建共享面向长三角的G60科创走廊,联合杭州、嘉兴共同研究制定《中国制

               造2025—G60科创走廊行动纲要》。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创业孵化示范
               基地5个、市级以上创新孵化载体5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125家高新技术
               企业和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加速5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大学城双创集
               聚区建设,积极推动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两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落地。持
               续推进质量标准新高地建设,出台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
               制度。全力配合做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利用和发

               挥博览会的溢出效应。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基金+基地”投资运作,吸
               引基金管理规模300亿元,新增50家上市挂牌企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多
               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防止发生区域
               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加快推进产业调整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出台重点企业区内迁移、产业
               园区综合评价及分类管理办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二次开发力度,推进泗泾、
               石湖荡等重点区域调整。深化“三去一降一补”,调整劣势企业150家,集建区外
               低效建设用地减量立项200公顷,减量指标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鼓励和支
               持镇、园区更有力度、更高水平地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完善增容费减免政策,

               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优化升级、增容扩产。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出台吸引外资
               政策措施,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集聚政策,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和服务。
               着重引进“千人计划”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统筹推进1万套以上人才公寓建设,
               营造爱才敬才、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



           2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