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5 - 松江年鉴2017
P. 465
SongJiang
2017 松江年鉴
级)。松江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名(含国家
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
承人54名(含国家级、市级)。 (傅晓波)
顾绣
顾绣,俗称“画绣”,由明嘉靖三十
八年(1559)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的
女性眷属创造、发展和推广,至今近400
年,是最富上海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刺 舞草龙
绣艺术流派,也是江南刺绣术的杰出代
第十四章
表。顾绣因具有把松江画派画理风格 俯视乡亲父老焚香点烛,面向东海跪
融入刺绣技艺、画绣结合的艺术特点, 地叩拜的情景,深表同情,于是便吹起
成为有别于日用工艺的纯观赏艺术品, 神箫,瞬间召来东海“青龙”,在叶榭地
文化艺术
流传长江三角洲民间,影响江、浙、湘、 区上空盘绕三圈,倾盆大雨瓢泼而下,
蜀,远及南部中国,闻名海内外。 叶榭盐铁塘两岸,久旱禾苗喜逢甘霖。
(傅晓波) 百姓为报韩湘子“吹箫召龙”之恩,便
将盐铁塘更名为“龙泉港”沿用至今。
以后每年乡民就用金黄色的丰收稻草
扎成四丈4节牛头、虎口、鹿角、蛇身、
鹰爪、凤尾草龙,祈求风调雨顺。从此
草龙求雨成为叶榭民间的一种习俗,
在流传过程中,舞草龙有7人,也有9
人,并配有1米左右的小龙。在草龙求
顾绣《墨竹图》 市级非遗传承人
高秀芳 绣 雨仪式的同时,还出现滚灯、水族、马
灯等舞蹈。 (傅晓波)
龙舞(舞草龙)
龙舞(舞草龙)相传源自唐代。传 锣鼓艺术(泗泾十锦细锣鼓)
说唐贞元六年(790),叶榭境内遭受特 泗泾锣鼓艺术是流传于上海市松
大旱灾,百姓用稻草扎龙祈求苍天降 江区民间的一个古老的器乐曲音乐种
雨无效。“八仙”中的韩湘子相传为叶 类,其代表作《十锦细锣鼓》为松江泗
榭埝泾村人,一日他途经家乡,从云中 泾镇民间演出团体“阳春堂”(始建于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