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中国共产党松江历史图志
P. 229

农业生产三年调整的目标和任务。
             8 月,《解放日报》、新华社和《人
             民日报》相继报道松江县因地制宜
             改革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品种,打

             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
             大幅度增产,成为全郊区 10 县增
             产幅度最大的一个县的科学种田经

             验。松江三麦连年丰收引起时任中
             共中央秘书长胡耀邦的高度重视,
             他在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简
             报》上作出批示,要求《人民日报》

             社和新华社的负责同志“了解一百
                                                      1979 年 9 月,县革委会发出《关于调
             个县的具体经验”(如果农林牧副
                                                   整自留地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渔各一百个就更好),然后陆续加
             以报道。同年,县委抓住佘山公社                       处理意见》的通知,决定按人口数

             辰山大队徐富生父子养猪致富引起                       量调整农村社员自留地。1980 年,
             轰动的契机,引导全县干部群众以                       县委在尊重生产队经营自主权的同
             三中全会精神为武器,通过深入讨                       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行
             论真理标准问题,解放思想明是非,                      农业生产责任制,种植业实行以“小

             肃清极左流毒,在全县开展“怎样                       段包工,定额计酬”为主的生产责
             使农民富起来”的大讨论,以加深                       任制;副业生产则在“五定一奖”
             广大群众对党的致富政策的理解,                       基础上全面推行“包工包产、联产

             从而切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计酬”责任制。1981 年,为进一步
                                                   健全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县四套
                 2. 改革开放的起步                        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县、社两级共
                 1979 年,在调整经济,发展农                  组成 53 个调查组,对全县不同类型

             业生产的同时,松江县的经济体制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开展调查。
             改革首先在农业开始。9 月,松江县                     之后,农业生产责任制渐趋完善,
             发出《关于调整自留地若干问题的                       至 1983 年,全县基本统一了对“统


                                                                  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15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