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中国共产党松江历史图志
P. 183

后,县内没
             有专营农业
             生产资料的

             商店。解放
             后,为加快
             发展农业生
             产,供销社

             设置专营农
             业生产资料
             的 经 营 网

             点,供应肥
             料、农药、
             药械、小农
             具、耕畜等,
                              供销社职工送货下乡
             到 50 年 代
             后期,农资
                                                  起,供应形势走出低谷,至 1964 年,
             供应网覆盖全县各公社。在“大
                                                  大部分商品退出凭票证供应范围。
             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口号下,
                                                  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
             农资供应成为供销社的经营重点。
                                                  商业体制存在着统得过多、过死、
                 1956 年,市场供应物资充沛,
                                                  流通渠道单一、环节过多、网点拆
             除粮、棉、油制品实行统购统销,
                                                  并过多等弊端。
             需凭票证供应外,其他所有商品都
             敞开供应。1958 年下半年起,市场
                                                       2. 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
             供应商品日益短缺。1959 年开始的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公立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生活资料
                                                  学校,保留了私立学校。学生中工
             供应极为困难,猪肉几乎常年缺货,
                                                  农子女开始增多,农村普遍办学。
             居民连吃蔬菜也非常困难,日用工
                                                  至 1956 年, 全 县 在 校 小 学 生 有
             业品同样奇缺,几乎所有的商品都
                                                  51088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从 1948
             凭票证定量供应。从 1962 年下半年
                                                  年的 31.62% 上升到 71.9%。1965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