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中国共产党松江历史图志
P. 182
尽管在农业合作化、公社化方 增加到 164 家,有职工 8548 人。
面曾出现失误和挫折,但依靠农村 60 年代初,经过调整,县属工业系
集体经济力量和国家的支持,开展 统停办、归并了一批企业,部分企
农田基本建设,改进耕作制度,发 业下放为镇办企业或转为市属厂。
展农业机械,增加肥料投入,以及 1965 年,松江县属工业有农机、化
栽培方法、选育良种、植物保护等 工、木材加工、水泥制品、橡胶制品、
新技术不断推广普及应用,农业生 机电、电子、钩绣工艺、印刷、服
产还是有较好的发展。1959 年, 装、鞋帽等 10 多个行业、142 家企
全县粮食亩产达到 320.5 公斤,比 业,全县县属工业总产值降至 2945
1949 年增加 159 公斤。1966 年,全 万元。
县粮食亩产 448.5 公斤,皮棉亩产 松江的乡镇工业起步于 20 世
48 公斤,油菜籽亩产 97.5 公斤, 纪 50 年代初,当时仅有织袜、缝纫、
均比 1959 年有较大增加。 碾米等数家小企业。“大跃进”期
1949 年,全县有纺织、碾米、 间,全县各公社、镇盲目发展工业,
轧花、机械等工厂 144 家,大多是 短期内办起 201 家工厂,其中社办
一二十人的小厂,设备技术落后, 厂 125 家、镇办厂 76 家,有务工社
全年工业、手工业产值 1222 万元。 员 12262 人、镇办厂职工 5301 人。
解放后,国家对私营工业实行“利 因产销渠道不畅,资金技术缺乏,
用、限制、改造”政策,引导个体 到 1962 年,几乎全部下马停办。
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1952 年, 1949 年,松江县内有大小集镇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 3213 万元。社会 23 个,共有私商 6890 户,从业人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松江的县属 员 15131 人。松江城区是全县的商
工业稳定发展,有工业、手工业企 业中心,有私商 2481 户、从业人员
业 119 家,其中公私合营企业 22 家、 7245 人。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
手工业合作社(组)83 家、国营及 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他 14 家。1956 年全县工业总产 松江县商业购销两旺,营业额大幅
值达 4793 万元。 度增加。
1958 年“大跃进”,县属工 解放前,松江生产资料供应,
业系统一哄而起,工业企业一下子 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比较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