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援建记忆.html
P. 114
援建记忆
张木板床,一张办公桌。校门的左首,是三面敞通的房屋,约
30 米长,屋顶铺着黑色的小瓦,一头靠着用泥土垒起的校园
围墙,另一头则用五根圆木支撑着。正值中午,阳光灿烂,但
一眼望去,却是黑漆漆的一片,跨进去一看,吓了一跳:原来
靠着围墙,是一排几十口小铁锅,每一口锅都被几块石头架起
着,锅底残留着一些木炭。听当地的教师说,这些都是学生自
己做饭用的。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尚能做点米饭,大部分学生只
是煮点土豆、玉米面糊而已。这里只开设了语文、数学、体育
和音乐几门课,教师基本上实行包班制。白天上五节课,晚上
有一个半小时的晚自修,主要是为 70 几名住宿的学生开设的。
教师基本上住在学校,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之外,还负责学生的
生活,个中艰苦可想而知。该校有一位教师,是宁蒗县城人,
扎根在这所学校已经 17 年了,每学期只回家一次。
在卢校长和 179 名小学生的一片欢迎声中,我们举行了简
短的捐赠仪式。宁蒗教育局杨局长介绍了我们支教组此行目的,
对坚守在山区的教师表示了慰问。接着我代表支教组发言,支
教组的全体老师看着眼前的这些学生,一个个面黄肌瘦,衣着
破旧,不胜感叹!之后,我代表松江民革区委向老江河完小捐
赠 3000 元善款,代表松江区立达中学向老江河完小捐赠一套食
堂用品;周文光和赵纪兴老师分别代表松江区佘山学校和李塔
汇学校捐赠 400 件衣物和 600 册图书。
捐赠仪式结束,我们将事先准备的糖果、饼干及学习用品
费一一分发给学生。看着孩子们伸出的干瘪瘦小的双手,我们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