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5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355
e9"#´ W9Og
一肩是家庭的重负, 简直把我压得透不过气来, 我真想偷偷地放下担子,
一走了事, 但是顷刻又想起了我的责任。 我们为人, 本来是艰苦的, 忍受
和奋斗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既然来到了世界, 就应该拿出勇气来, 不怕
一切的照着志意去干!”
外界的困难虽仍接踵而来, 但他的奋斗始获得了报酬, 茅盾的 《时间
的记录》、 老舍的 《四世同堂》、 巴金的 《寒夜》 及 《第四病室》, 都相继
排版付印, 其中除 《时间的记录》 已在重庆出版外, 其他三书因胜利突然
来临, 内地纸张印刷过劣, 已移上海刊行。 (据悉 《四世同堂》 及 《第四
病室》 已出, 《寒夜》 正印刷中。)
当时他一方面又鉴于抗战期间的盟国人民, 并肩作战, 必须互相获有
彻底的了解, 方能完成共同的目标; 而欲达到这任务, 出版界必须先负起
它的责任来, 沟通盟国间的文化、 风俗和人情, 他便拟就计划, 精密挑选
二十余种近代美国文学新作, 由国内各作家译成中文后, 分三集出版, 介
绍给吾国人民。 当时因经费缺乏, 他便向美国新闻处建议合作。 对于这请
求, 美新闻处也因早有此计划, 立刻赋予热诚的赞同的鼓励, 并表示愿作
经济上的援助。 但不久, 美政府因战事结束而大事缩减新闻处的活动和经
费, 这计划便不得不作罢了。
胜利后的赵先生, 日夜埋头于新的发展的计划, 他本人已于去年十二
月十一日飞沪。 我们当可以预料到, 不久后的上海出版界, 将更见活跃和
蓬勃了。
①
① 本文选自 《 辛报周刊》,1946年第6期。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