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0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330

&'()



                    我始而迷惘, 继而愤慨。 既愤慨日本帝国主义欺人太甚, 又愤慨国民

                党的一味媚外和 “租界” 当局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沆瀣一气。
                    此后, 我就直接向上海订阅进步刊物, 如 《永生》、 《大众生活》、 《生
                活周刊》 等, 也日益关心起时事来了。

                    给我印象最深, 影响最大的, 是邹韬奋先生办的 《大众生活》, 因为
                它翔实而及时地报道了当时在北平爆发的 “一二·九” 学生运动。
                    《大众生活》 的命运同 《新生》 等一些进步刊物的遭遇一样, 不久也

                被查封了。 记得它的终刊号 (大约是第十五期), 封面是一幅 “一二·九”
                运动中, 北平学生游行时惨遭国民党反动军警毒打、 逮捕的照片, 并印着
                两行醒目的大字: “听吧, 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 国土在一年年沦丧!”

                这使我进一步地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面目, 并推动
                我从此走上为民族的彻底解放和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道路。 因此,

                我无法忘怀我接受进步思想 “启蒙” 的故乡和母校。
                    一九三六年夏, 我初中毕业了。 当时省松中的高中部已改为应用化学
                科的职业高中, 而我的父母却希望我将来能上大学, 我自己也当然愿意。

                于是, 我就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 去上海进了光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中。
                    由于我初中毕业时已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 当时上海的救亡运动又正在蓬
                勃展开, 而且以著名教育家廖世承 (茂如) 为校长的光华附中, 不仅学校办得不

                错, 而且校园生活相当活跃, 风气开通。 我很快就结识了一批高年级的进步同
                学。 在他们的影响、 帮助下, 我于一九三六年底, 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 “上海学
                生救国联合会” (简称 “学联”), 一九三八年初加入了党领导的 “上海学生界救

                亡协会” (简称 “学协”), 同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 我才16周岁。
                    一九四二年夏, 上海的形势自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进占租界之后,

                迅速恶化, 由于我搞救亡运动初期常公开出面, 比较暴露, 为了免遭敌人
                的毒手, 组织上就送我去苏北解放区 (当时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
                之后, 我就一直在苏、 皖、 浙三地工作和学习, 直到抗战胜利。                           ①


                ①      本文节选自何惠明:《 松江党史文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原标题为 《 对故乡松江的几段回忆》。




            320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