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201
《松江报》复刊与发展
经济新闻,三版综合新闻,四版华亭风副刊,每周五出版。日常工作人员 193
共有 7 位。瞿惠元同志德高望重,坐镇报社,修改稿件。作为一位“老宣
传”、一支“老笔杆”,他的文字练达,善于用极朴实的语言反映极深刻的
思想,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娴熟于胸,称得上是一位绝佳的“把关
人”。从水务部门调来的朱斌同志,曾赴《解放日报》进修过,擅长摄影,人
脉广泛,可算一个“新闻能人”;教师出身的宋庆斌同志,长期在《作家与
企业家》报从事编辑工作,文笔极漂亮,报告文学出类拔萃,堪称副刊好
手;从商业单位调来的程文松同志,也曾进《解放日报》熏陶过,又有“老
三届”高中毕业生的底子,做二版责编再合适不过;从文明办借来的周平
同志,经过县委宣传部的几年锤炼,当三版责编也是得心应手;从宣传部
借来的陆洪宝同志,实战经验丰富,擅长写通讯,只是来报社不久因工作
需要又回到了宣传部。吴纪盛从卫生局调来,分配做要闻版责编。可是一
来自己从未写过新闻稿,二来从未读过新闻书籍。隔行如隔山,心中一点
底也没有。因此进报社第一天,向宣传部领导提了一个要求:到《新民晚
报》“镀金”一个月。尽管筹办《松江报》时间仅短短两个月,领导还是欣然
同 意。
《松江报》初创时是“一无所有”。没有车,乘公交,一站一站乘过去,
一路采花酿成蜜;没有复印机、电脑,没有传真机,向上海大报发稿要到县
委机要室,让人家帮忙传稿件;经费非常紧张,开办费仅有 5 万元,装一部
电话机就花掉了 2 万余元,剩下的钱要购买办公设备、必需用品,还要发放
人员工资、奖金,无奈之下,勒紧裤带干事业,有时大家采访回来连车票都
不报销,自己埋 单。
《松江报》筹办时,办公室在中山中路 38 号县委宣传部二楼的一间 30 平
方米的屋子里。1993 年正式出刊后,临时搬入中山东路边一处民宅底楼的两
间屋子 内。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报社的同志为了办好报纸尽心尽力,可谓是“筚
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松江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鼓劲作用,营造了
ౕൂ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