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174
口述
松江改革开放
KOUSHU SONGJIANG GAIGE KAIFANG
(1978—2018)
166 的新校区,当然不是在松江。确实,我们的合作还没有正式报市政府、教育
部审批。杜家毫书记曾向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作过汇报,因为中国纺织大
学是部属学校。潘龙清同志担任书记后,也曾向市领导作过汇报。我们的努
力打动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同志,1999 年 12 月 25 日,市委组织部组
织上海各大学校长到松江考察,讨论加强区校合作工作,主要是希望各高校
发展自己的优势,参与松江区的经济发展。在座谈讨论时,市教委副主任薛
沛建同志提到松江建大学的事情时说:你们松江正在与有关大学商谈合作办
学之事,我们的意见是,此项工作由我们教委来统一组织、协调。其中特别
强调包括进什么学校都由他们考虑。总之,支持在松江办新校区,但必须由
市里统一组织实施。其实,高校到郊区拓展新空间已是大势所趋,问题是选
择在哪里,采取什么方式。市教委为什么支持到松江呢?当时薛沛建副主任
讲了两条理由:第一,在合作办高校方面,各区县中松江是最诚心的,是真
心实意支持大学到松江的。第二,据他了解,松江同志工作扎实,今后工作
会推进有力,相信松江能把此事办好。看来市教委对我们争取在松江建大学
的工作是了解的,由区提供土地、与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是有吸引力的,可
能也是全市首创。他们对松江的工作也是了解的,改革开放后松江的快速发
展,证明了松江同志是有很强办事能力的,工作是扎实的。当然还包括松江
拿出区域位置很好的土地。在应对市区的高校到郊区发展的趋势时,松江是
抓住了机遇,走在其他区的前面。我们当然同意市教委的意见。从此,我们
争取在松江建大学的工作纳入了由市政府主导的轨道,以后就出现了大学城
的概念。要建大学城,就是要求我们提供更多的土地,承担更多的费用。对
此,当时议论也很多,包括市里有关领导部门的同志,松江承受着巨大的压
力。松江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慎重、反复研究,决定调拨 3000 多亩土地
供市教委安排新建松江大学城(又称松江大学园区),同时承担土地征地及动
迁工作,并积极组织路、水、电等“七通一平”市政配套建设。当时,每提
供 1 亩土地包括拆迁安置费等大约要 10 万元资金,3000 多亩土地共 3 亿多元
由松江埋单。区委书记潘龙清多次讲,我们不能只算小账,更要算大账;不
ౕൂ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