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157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泗泾下塘的新生







                                                                                                  149
                 让老百姓对古镇保护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老百姓对古镇保护谈谈自己的想法


                    要保持或强化古镇的古味细节,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调动原住民参与的积
                极性,突出考虑如何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照顾到他们的感受,把当地居民

                及其生活内容一并纳入古镇规划之中。实际上,我们倾听过全镇原住民的意
                见,以促进对古镇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的保护。因为泗泾古镇是泗泾人民的

                古镇,不能就我们几个人在瞎折腾。居民对我们工作很支持,其中一个重要

                体现是在对待动迁工作的配合上,一年多来,我们已完成动迁签约 329 户,
                占核心区动迁总数 996 户的 33%。

                    当时,在我镇家喻户晓的《新民晚报社区报》上全文刊发设计方案,并

                设立了一个专栏,直接面向全镇居民群众征求关于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建议。
                居民群众的热情度和积极性都很高,提了很多宝贵意见,也有寄信到我这里

                的,后来还组织居民开了座谈会,让大家一起好好聊聊想法、说说意见。讲

                到文化,有居民说泗泾的文化底蕴是很深厚的,近现代中国文化界三位最具
                影响力的标志性人物,一位是文学界的鲁迅、一位是新闻界的史量才、一位

                是教育界的马相伯,其中两位的故居都在我们泗泾,与泗泾有着很深的渊源。

                在谈到恢复“三弓一箭安一方”地标性景观时,有些居民激动不已。“三弓”
                就是泗泾塘上三座桥,从西往东,分别是武安桥、福连桥、普渡桥;“一箭”

                是安方塔。福连桥我们恢复了,旧时的老石板还在,式样上稍做了调整。但
                是武安桥和普渡桥也有人说老石板都在的,可能沉在泗泾塘河底,我们一直

                认为老石板不在了。这个如果真的有,按照阮仪山教授的讲法,如果是老石

                板在,老照片在,我们是可以恢复的,如果找不到老石板了,其他地方弄过
                来的老石板只能按照它原式样去建,那算重建,不能算恢复,这是两个概念,

                这个我们也会进一步考证。老百姓的不少意见建议,实际上有益于我们整个

                文化保护项目的实施,很有意 义。
                    2017 年《人文松江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来之后,我们泗泾是全区第一家

                提出对接行动计划的,深化了“雅镇泗泾”这个概念。从目前泗泾整体规划










      ౕൂ჏ १ඍ඾ࡾڿ۪ष٢ JOEE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