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口述松江改革开放.html
P. 14
口述
松江改革开放
KOUSHU SONGJIANG GAIGE KAIFANG
(1978—2018)
6 少了,认为 3000 亩土地能放好多工厂了。当时松江只有两三个亿的财政收
入,也只能在最成熟的、投资量最少的 2.55 个平方公里土地上搞开 发。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确定选址后的松江工业区,就要着手方案规划
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工业区的这条 40 米宽的荣乐路,当时不少人看来却
有些铺张浪费。县里开人代会,就有几位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说:“这条路设计
得太宽了,会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我们觉得在实际修的时候得压缩,其实
20 米,最多 30 米也就够了。”这个想法也获得了一部分代表的认可。现在的
荣乐路经常堵车,早晚高峰时问题更加严重。可是 90 年代,我们主要的交通
工具就是自行车,汽车是很少见的,自行车怎么用得了那么宽的路呢?在当
时有人提出来路宽也是有道理 的。
可我们还是坚持拿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时,我们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就
想,一直使用自行车是不可能的。社会是发展的,去国外看看,都是小汽车
的王国,而作为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会是周边乃至全
国仿效的标准,我们弄不好是要被后人笑话的。当时方案遇阻,我立马请来
这几位人大代表,详细介绍相关情况。我认为发展的眼光非常重要,我去参
观过江苏苏州等其他地区的工业区,那里的路都是比较宽的。乡镇企业的路
投资成本低,路很窄、厂房也简陋,但是达不到正规的工业化、现代化。最
终,各位提出反对意见的代表,在经过了严格的讨论和考察后,都同意了这
一方 案。
基础设施愈加完善,招商引资的重头也不能落下。几乎每个松江人都知
道,松江工业区内第一家落户的企业是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它是外资企
业投资松江的“第一人”。它的成功落地,充分体现了松江工业区创造条件服
务企业的精神。1992 年 4 月,当时工业区交通主轴——荣乐东路尚在加紧浇
筑,日本东洋电装株式会社社长小出一幸先生亲自来松江考察投资。4 月的江
南正是多雨时节,车子到沪松路口戛然而止,眼前只有一条 2 米宽的乡村土
路,没有一条可供货运的马路,更不见一家工厂的影子。见此情况,日方代
表难免有些失望:没有路,再多的地、再优厚的政策也全无用处。他们有意
ઍ࣡ १ඍࡾڿ۪ष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