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松江老街巷.html
P. 48
【从华阳桥到袜子弄】
我的两个孩子也是在邱家湾出生的。一个生于 1972 年,一个生于 1975
年。他们从邱家湾的小学开始读书,又先后从松江二中毕业,和邱家湾有着
割不断的情愫!
邱家湾,小小的一条街弄,还密切联系着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命运。
邱家湾的松江师范老校园中有几间房子,据说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洋枪
队长华尔的办公室。这几间房子,我曾亲眼见过。松江师范大操场的北面是
古城墙,我们在那劳动时曾挖出过一堆古代的铜钱。
十年动乱中,首先遭殃的是邱家湾的知识分子。松江二中的语文教师
樊赓稣,抗战时曾写过著名的抗日歌曲《茶馆小调》,该歌曲曾在大后方
广泛流行,风靡一时。可惜,“文革”中,他在校园的荷花池中自溺身亡。
教师进修学校的校医窦国钧先生,抗战时曾跟随孙立人将军,在缅甸远征军
中担任军医。可叹,在隔离审查时上吊自尽。2015 年是抗战胜利 70 周年,
党中央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这两位“抗日老兵”也该慰藉于地下吧!
松江二中的地理老师金平,是个教学能力很强,颇受学生拥戴的老师。
“文革”中,在大暑酷热的 7 月,红卫兵逼着他在操场上跑步,只要一停,
就要挨打,而且还不断地把刺毛虫塞进他的背心里。金平老师实在受不了,
在夜里离开了人世。可喜的是,金平老师的妻子和儿女,在粉碎“四人帮”
以后,都得到了公平的对待。他的妻子,曾担任过松江县人大的副主任。儿
子金旭宇和外孙陆幸巍,目前均在英国。前者在牛津大学工作,后者在剑桥
大学深造!金平老师,也该含笑九泉了!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有次到邱家湾考察一处
私家园林。一帮人围着他,我跟在后面看热闹。当走到一处假山池塘边时,
陈老指着池塘四周矮矮的竹丛,悠悠地说:“这种几乎贴地的矮矮竹丛,风
一吹,刷刷的响声像人在私语,竹丛起伏的波浪,会给人一种苍茫之感!”
我 1961 年 8 月第一天参加工作,在邱家湾;2000 年从松江二中第一次
退休,在邱家湾;2010 年从九峰实验学校第二次退休,也在邱家湾。50 多
年过去,回首往事,同样有“苍茫之感”!
我深切地感到国家的命运和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以及我们的每一
寸土地都是密切相连、息息相关啊!
036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