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松江老街巷.html
P. 124
【从景德路到阔街】
让人猜不透里面到底有什么。小时候每次走过大弄堂,目光都被它吸引,越
看不到越想知道围墙里的秘密,偶尔听到里面飘出一两句女子唱戏声,听人
说这里住着唱戏的人,是个剧团。
荷叶埭东头朝南,是莫家弄,沿莫家弄一直走,就是松江最繁华、最
热闹的中山路了;荷叶埭朝西走到尽头,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荷叶埭居
民淘米、洗衣、刷马桶,都在这条河里。靠河边也有几户人家,有一家的婆
婆我们一直叫她“河滩头婆婆”,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小河被填没,没有了
河滩头,还一直这么叫。自来水装到家门口,小河填平变成了小路,我们上
学不用再从大弄堂兜转,穿过这条小路便是岳阳小学总部校区了。
荷叶埭居民房大都临街而筑,有的紧密相依,隔堵墙是两户,拆了墙
就是一家;也有的门前留一大块空地,房屋院落稍稍缩进,与邻居家隔着一
个白场(“白场”也是枫泾话)。白场绝对是我们小孩的乐园,男孩打弹子、
掼香烟壳、斗鸡、跳三羊,女孩跳橡皮筋、踢毽子,有时也和男孩一起玩捉
人、拍三拍等游戏,每天“大胖”“阿四”“小妹妹”高声叫着笑着,常常
玩得忘了回家吃饭。晚上路灯下还有孩子在外疯玩,也不见大人着急寻找,
治安好着呢!那时的我们,男孩大多裤子膝盖处打着大块补丁,女孩一双新
布鞋上脚,没几天大脚趾头就出来乘风凉了。
冬日暖阳下,白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万国旗”——衣服、床单、被褥
加尿布,阿婆、奶奶、婶妈、大姨,抱着孩子拿着针线,搬个凳子往白场上
一坐,扎鞋底、结绒线、补衣裳,手里忙不停,东家长西家短嘴巴闲不住。
荷叶埭左邻右舍大多是松江本地人,难得几个外来媳妇,如宁波婶妈、严妈
妈也早已被同化,一口洋泾浜松江闲话讲得蛮像样。
荷叶埭,我儿时对松江最初的记忆,已成为远去的历史。现在,那个
地方叫龙潭苑。
112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