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松江老街巷.html
P. 116
【从景德路到阔街】
的光泽,粗长的喙的前端有钩,
脚爪尖长,善潜泳,而且速度
快,所以特别能捕鱼。捕鱼船
呈橄榄形,船身小巧玲珑,行
驶、掉头都十分灵活。小船两
侧各栖一排鱼鹰,有 6—8 只。
渔夫用脚踩在活动木板上,发
出“嘭、嘭、嘭”响亮、有节
奏的敲打声,鱼鹰就纷纷跳下
潜入水中捕鱼。它们的脖子上
被渔夫套上了一个水草做的
环,鱼鹰就不会把捕到的鱼直
接吞下肚去。当鱼鹰叼着鱼儿
浮出水面时,渔夫就用长长的
竹竿将鱼鹰一一挑上船沿,取
出鱼鹰叼在嘴里的鱼儿,顺手
ㄧ潭西街(徐桂林 摄)
把小鱼或者豆腐之类的食物填
进鱼鹰嘴里,以示奖励。鱼鹰因颈项上结了套环,只能伸长头颈仰头吞咽。
鱼鹰稍稍休息后,渔夫一声吆喝,它们又一起潜入河中。最有趣的是当一只
鱼鹰叼到一条大鱼时,其余鱼鹰会同心协力扑过去帮着一起叼住大鱼。此时,
渔夫就用网兜把鱼兜进网里。据说,渔夫为了让鱼鹰多捕鱼,事前故意让
鱼鹰挨饿,饥肠辘辘的鱼鹰才会迫不及待地潜入水中拼命捕鱼。鱼鹰们几
次潜入水中,浮上水面空着嘴时,渔夫就知道附近水域的鱼儿已所剩无几,
便撑船驶向别的水域去开辟新的“战场”。
20 世纪 70 年代初,因红旗药棉厂工业污水任意排入河道,原本清澈透
明的河水变成了臭气熏天的“酱油汤”。政府为了改善环境,填了河浜,这
道惹人喜爱的风景就此荡然无存,但老潭西街人刻骨铭心,此情此景伴随我
一生!
104 松江老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