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7 - 松江故事
P. 317

旧志故事  智勇发奋     309



                 张弼智判争牛案







                   张弼, 字汝弼, 号东海。明成化二年( 1466年) 进士。

                   张弼的书法特别好, 他的诗文底稿也常被人们索讨去收藏。他的书
               法名声甚至还传到了国外, 外国人到中国来, 就是做贸易的商人, 都以能
               索取到张弼的书法作品为荣。凡外国人向张弼要书法作品, 他不敢私自
               答应, 在得到皇帝同意后才赠送他们。张弼考虑到奉旨写字送给外国

               人, 不能让他们带回去后随便挂在房间的角落里, 如果写成横披, 他们必
               然将字挂在中堂之上, 这样中国的书法艺术能得以彰显, 同时也显示了
               国家的地位。于是, 凡是送给外国人的, 他都写横披, 大家都认为他考虑
               得周全。关于张弼的书法诗文,《 明史》 有这样的评价:“ 自幼颖拔, 善诗

               文, 工草书, 怪伟跌宕, 震撼一世。张东海之名, 流播外裔”。大意是:张
               弼从小聪明, 出类拔萃。诗歌文章写得好, 书法中草书特别有功力, 别具
               一格, 气势磅礴, 普天下都知道他的名字。张弼的名声还传到了外国。

                   张弼在任南安知府时, 有令人称赞的政绩。当地的大庾岭险隘, 交
               通非常不便。张弼收取商税, 架设桥梁, 筑路二十里, 以便行者。当地原
               有淫祠百余所, 他统统将它们废除, 改成社学。同时建立了一些文化名
               人的祠堂, 展示做人的标准, 劝谕人们学习名人的风范。社会风气为之
               大变。

                   有一次, 南安有两户人家的耕牛争斗, 一头牛斗死了。为此两家牛
               主人打起了官司。张弼问明了案由后, 就提笔判决道:“ 两牛相争, 一死
               一生, 死者分剖, 生者同耕。秋收成熟, 卖价平分。均无罪。” 就是说, 将

               死牛一分为二, 两家平分; 活牛为两家耕田, 秋收后将牛卖了, 所得的钱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