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1 - 松江70年0905.pdf
P. 281
传统民居的特点,既尊重农民的居住习惯和生活需要,又保留了农村特色。
黄桥村宅基地平移首期 64 户将于 2019 年 6 月底之前完成,二、三期 400 余户
集中居住新房预计次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不久,村民将告别传统农家院,搬进村核
心区设施齐全的“花园”楼房,初步形成黄桥村新村新貌。
乡村振兴不单是村庄环境美,村民生活美,更重要的是产业要跟上去。通过集
中居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配套设施,节约规划空间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用于乡村振兴的造血机制,黄桥村在产业发展上有了新动向。有了生活、生态,
村民才能记得住乡愁。有了生产发展,乡村振兴才有根 基。
从进镇集中安置到村内平移归并,松江在上海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号召下,针
对宅基地管理前瞻性地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一系列的农民集中居住的实践,不
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也为提升农民居住品质提供了绿色通道,同时也
有利于破解大都市发展空间瓶颈与建设用地指标趋紧双重难题,为高度城市化大都
市地区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经验。
进 佘 链
镇 山 接 2003 年,上海市颁布《关于同意关于鼓励本市村民宅基地
集 镇 让出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本市郊区
中 率 宅基地置换试点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开启农民向城镇集中
安 先
置 探 的相关探索。松江佘山镇作为全市 15 个试点之一,率先探索农
索 民退出宅基地进镇集中安 置。
农
民 根据规划,佘山镇可将江秋、辰山两个村 1237 户农户集中
安置在城镇建设区内的江秋中心村,安置小区占地面积 54 公
顷。全镇可实现 2000 多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除部分用地用于
辰山植物园的建设外,共计复垦约 1184 亩土地作为农业生产 区。
安置村民一般原宅基地面积在 200 平方米左右,可获得约 43 万的拆迁补助。村
民凭借拆迁证明到中心村购买安置房屋。在村民原有拆迁面积以内的购房面积以政
府优惠价购买(其中多层为每平方米 1800 元,别墅为每平方米 2500 元),多出原拆
迁面积的差额面积,单价在政府优惠价基础上每平方米增加 600 元。通过这种方式
272 松江:70年70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