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松江70年0905.pdf
P. 229
2017 年 5 月 23 日,泗泾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正式启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迎
来了新的历史机 遇。
泗泾自古以来就是松江的历史文化名镇。明代著名文学家陈继儒称其为“云间
鱼米福地”“松郡商贾名邦”。泗泾古镇共有 6 个文物保护单位、48 处文物保护点、
29 幢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总量占全区的三分之一。2014 年,泗泾镇下塘村入选中
国历史文化名镇名 村。
泗泾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筹备已久,至 2015 年实质性启动,编制规划方案。除邀
请设计公司之外,泗泾镇还邀请了国家级古建筑保护领域泰斗阮仪三、常青、王林
等出谋划策。在重建与恢复的问题上,泗泾镇选择了后者,并将古镇保护方案的理
念定为打造“文化活力古镇,静雅魅力水 乡”。
2017 年 8 月,泗泾镇制定出台《泗泾镇贯彻落实〈人文松江三年行动计划〉实
施方案暨文化雅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馆、书、戏、述、堂、景”6 个人文系
列为主体要素,打造 26 项工程,力争把泗泾初步建设成人文魅力更浓、人文气息更
重、人文作品更多的文化雅 镇。
古镇的保护与更新,离不开古建筑的保护,更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承。泗泾镇与上海交通大学古建筑遗产保护中心建立合作,为古镇修缮设计出谋划
策;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泾十锦细锣鼓,挖掘
和打造上海本土民间音乐。在泗泾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启动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
建筑遗产保护中心、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实践基地同时揭牌
成 立。
古镇要呈现给大众的,是一份看得见、记得住的乡愁。要让乡愁活起来,光是
保护古建筑还远远不够。泗泾镇注重传承文化细节,抢注了同泰酱油、阿六汤圆、
广利粽子、汪家豆腐等一大批老字号;邀请当地居民录制口述历史;建设非遗民俗
展示馆(马泗宾堂)、社区民俗文化厅(润江社区综合文化室);出版《人文泗泾丛
书》《陶宗仪文选·南村诗集笺注》等 4 本书籍。让文化有了传承,让乡愁有了依 托。
泗泾古镇的保护与更新利用,保护的是文化,更新的是形态,而利用是为了更
好的保护与传 承。
220 松江:70年70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