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松江70年0905.pdf
P. 113

二十多年前,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定日县没有一条水泥马路,没有一间像样的
            商店,没有一家正规的企业。1995 年,第一批援藏干部从入驻定日县那天起,就把

            改变定日城乡面貌作为首要任务。很快,一条长 1500 米、宽 10 米的水泥路首先建
            起来了,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珠峰路。118 万元建设资金,均来自定日援藏小

            组成员所在的松江、卢湾、普陀和崇明的无偿支援。到 2015 年,由 318 国道前往珠
            峰大本营的曲宗公路,已全线铺成沥青路面,这条天路已成为当地经济起飞的致富

            路、筑梦路。这飞跃式的发展,离不开上海市的援建工作,也饱含了松江援建工作
            者的心 血。

                1995 年,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
            的援藏方针,松江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5 月 17 日,松江第一批援藏干

            部许一新、高飞两人踏上雪域高原,来到了定日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2013 年,援藏格局由原来 4 个区对口定日县调整为松江一个区对口定日县。截至

            2018 年,松江区向定日县援助计划外资金(含物资)3990 余万元(不包括市统筹安
            排项目资金),为定日县举办培训班 17 期,培训党政干部、医生、教师等各类人才

            450 余人。从珠峰路到松江大道、从岗嘎完小到洛谐文化广场、从珠穆朗玛上海大酒
            店到定日县智慧农业园区、从制氧厂到安居配套工程,从“阳光展翅基金”到“双

            百”奖励项目,从县城规划到灾后重建等,200 多个援藏项目在定日顺利实施,涉及
            援藏资金 5.36 亿多元,创造了定日县许多从无到有的奇 迹。

                以“选优挑强”为原则,松江先后选派了 8 批 26 名援藏干部为定日县的跨越式
            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199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3 时许,上海第二批援藏干部、

            定日县委办公室主任邵海云一行 5 人,乘坐一辆越野车前往日喀则地区汇报工作时,
            因突发机械性故障造成翻车,邵海云头部受重伤,因公殉职。邵海云原任仓桥镇

           (现永丰街道)党委委员、镇政府办公室主任,由他带队蹲点的协格尔镇,率先总结
            出致富发展经验,对全县的脱贫工作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20 余年来,松江的援藏

            干部肩负重托,远离家乡,在雪域高原不辱使命、熠熠发光。20 余年来,珠穆朗玛
            见证了定日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松江援藏干部种下的硕 果。








            104   松江:70年70个瞬间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