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200
“三高士”的松江“朋友圈”
太子, 为太子说好话。 汉高祖因此打消了废黜太子的念头。
明太祖祖籍沛县, 不仅与汉高祖同乡, 而且经历颇多相似。
据说有一次祭祀列代帝王庙, 轮到汉高祖时, 明太祖笑道: “老
刘, 老刘, 这庙里各位都有所凭借, 只有你我出身草根而得天
下, 比他们强得多。 来来来, 你我共饮三杯!” 这虽然可能是个
笑话, 但却反映了明太祖的真实心理。 历史学家注意到 “明祖行
事多仿汉高”, 如封诸王、 徙富户、 诛功臣等, 这次召鲍恂等人
为太子师, 也是亦步亦趋。
现在鲍恂、 余诠、 张长年已到, 可谓 “三缺一”, 单等年龄
最长、 声望最高的全思诚, 就凑齐 “四皓”, 赶上汉高祖了。 明
太祖终于盼到了传说中的全思诚, 果然是庞眉皓发, 气宇不凡,
连忙赐坐, 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左中允之职。 全思诚辞以年迈体
弱、 有心无力, 明太祖很诚恳地说: “您年纪大了, 不必早朝,
只要辅导好太子就可以了。” 全思诚知道太祖的脾气, 不便固辞,
只得谢恩。
当年四月, 全思诚再次上疏恳请退休。 这次明太祖不仅答
应, 而且专门赐敕书褒奖: “卿怀才抱德, 志肩古人, 朕甚嘉焉。
惜乎年迫衰暮, 志虽存而力不能任, 朕不忍复劳, 特令卿还乡
里, 以抚子孙, 享其奉养。”
全思诚年轻时就以博学能诗著称, 元朝末年在松江府学担任
学正。 当时府学教授是九品官, 学正不入流, 经考核可升任教
授。 虽然从不入流到正五品, 可谓平步青云, 但这官也来得太迟
了点, 何况在明太祖手下当官又常常是天威难测, 朝不保夕。
— 6 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