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三高士”与松江(内页)
P. 116
传奇“三高士”
善, 江浙乡试第一, 至治元年 (1321 ) 右榜状元, 累官至礼部尚
书。 钱惟善与其相识甚早, 在泰不华任著作郎、 奎章阁典签时
(1329年之前), 就有诗 《送著作兼善赴奎章典签》 相赠, 后泰不
华历次升迁, 惟善都赋诗以贺。 至正初赴京会试时, 礼部侍郎泰
不华为考官之一, 惟善暂寓其宅, 足见二人交情匪浅。
3 一赋成名倾东南,会试下第黯然归
至正元年, 诏罢七年的科举终于重开。 依元例, 乡试举人
“从本贯官司于诸色户内推举, 年及二十五以上, 乡党称其孝悌,
朋友服其信义, 经明行修之士, 结罪保举, 以礼敦遣, 资诸路
府” (《元史·选举一》), 钱惟善自幼攻 《诗》, 长于毛氏 《诗》
学, 因此以 《诗经》 义领乡荐, 于当年八月参加江浙行省乡试。
元代乡试、 会试科目相同, 蒙古、 色目试两场, 首场经问五
条, 次场策一道; 汉人、 南人试三场, 首场经疑二问, 经义一
道, 次场古赋、 诏诰、 章表选一道, 终场策一道。 此次乡试考题
《浙江赋》, 当时锁院应试者三千人, 未有知罗刹为曲江即钱塘江
者, 独惟善据枚乘 《七发》, 以 “唯罗刹之巨江兮, 实发源于太
末” 起句, 试官得卷大喜, 惟善由是中选, 因自号曲江居士。 元
代江浙乡试例取乡贡进士四十三人, 其中蒙古五人, 色目十人,
南人二十八人, 而参加乡试者数以千计, 录取率约为百分之一
二, 加上权钱交易、 营私舞弊, 惟善一赋成名, 脱颖而出, 可见
其博学多闻, 真才实学。
乡试中选后, 钱惟善即开始进行赴大都参加会试的准备。 这
些准备包括: 依例向官府出具甘结 (保证书) 保证符合国家规定
— 2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