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松江年鉴2015
P. 56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以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强
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聚焦“四新”企业,设立专
项资金,建立绿色通道,引导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松设
立研发中心、总部机构。梳理优化扶持政策,搭建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金融
服务平台,多渠道、多形式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人
才开发和集聚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综合环境,加强专业技术高效能人才队伍
建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
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促进制造业信息技
术集成应用。健全知识产权运用保护长效机制,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通过全国科
技进步考核、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验收,推动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转变。
推动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大3.0园区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创新要素集聚
的新型产业园区。研究细化工业园区二次开发的配套政策,加强与专业集团的联
手开发。鼓励探索盘活存量、深度开发的多元途径,强化存量工业用地用途管理。
推进西部科技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加快产城融合,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
统产业升级。针对散落在集镇区域外的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工业用地,加大拆除
复垦力度,以建设用地减量倒逼经济转型。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聚焦跨境电商,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新型贸易,
探索建立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推动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优化园区
载体建设,推进总部经济、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制
定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加快大宗商品现货电子贸易平台项目落地,推进
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沪松公路产业带综合改造。建立健
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松江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休闲产
业跨界融合,实质性启动佘山风情街和游客集散中心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和发展环境改善
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发展
新格局。
认真编制“十三五”规划。坚持全局视野、问题导向、改革思维,开展
“十三五”规划调查研究,谋划好“十三五”期间发展,组织编制本区“十三五”规
2
南京展望 三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