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6 - 中国共产党松江历史图志
P. 306

“三区联动”
          中国共产党松江历史图志
                                                                             和“产学研”
                                                                             联盟。同时,
                                                                             按照积极发

                                                                             展生产性服
                                                                             务业和生活
                                                                             性服务业的

                                                                             要求,争取、
                                                                             协调、落实、
                                                                             启动了一批

                    庆祝松江新城建设五周年,特色风貌区落成典礼                                    现代旅游业
                                                                             重 大 项 目,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 20.13 亿元                   商贸、金融保险、仓储物流、创意
                 增加到 39.2 亿元;工业总产值从                    等行业加快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

                 571.71 亿元增加到 2579.2 亿元。四              得实效,农业综合生产力显著提高,
                 年累计利用合同外资56.26亿美元,                    都市农业格局逐步形成。
                 实际到位外资 27.92 亿美元。民营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规划
                 经济四年累计实现税收169.9亿元,                    先行、环境优先、市场化运作,全
                 占全区同期税收总量的 45.4%。                     力推进新城建设,有序实施老城改

                      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按照                    造,基本形成“一城两貌”的城市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                       特色。松江新城及特色风貌区框架
                 经济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                       基本形成,一批水电路气等重大基

                 式的转变。先进制造业形成规模优                       础设施相继竣工,轨道交通 9 号线
                 势,松江出口加工区成为全国最具                       松江段建设顺利推进,城市功能日
                 活力的园区之一。实行项目评估制                       趋完善。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文化
                 度,工业项目的土地利用率、资金                       管理领域的综合执法机制,综合管

                 密集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不断                       理能力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大拆违
                 提高。努力盘活存量土地,调整劣                       工作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动拆迁工
                 势企业。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深化                       作,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充


                 29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