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4 - 中国共产党松江历史图志
P. 254
规模的形成,促使大批务农劳动 系。1988 年起,松江抓紧工业企
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务农劳动力 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完善和落实工
从 1983 年 14.46 万人,占农村劳 作。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
动力总数的 57.3%,到 1989 年下 步推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
降为 6.09 万人,占 26.4%。在这 责制、厂长任期制和内部审计制为
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推广创 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强
办集体合作农场,走集约化经营 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改进企业内
之路,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 部的各项制度,较好地调动了经营
扩大专业服务项目,进一步促进 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90 年代,
务农劳动力的转移。 松江工业把发展外向型经济列为重
1990 年, 县 委 在 总 结 华 阳 要战略目标,工业改革向广度、深
桥镇、新桥镇等地创建集体农场 度推进。1991 年,推行以签订上
发展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印 岗合同为中心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发《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 试点。1992 年,推行全员劳动合
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意见》,在 同制,打破劳动用工终身制,实行
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工资分配制
上,积极创办集体农场,实施土 度改革。
地向农场集中,松江农业规模经 80 年代中期,松江乡镇工业
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崛起。1986 年,全县乡镇工业企
业 832 家,工业总产值 8.44 亿元,
3. 工业发展势头迅猛 实现利润 1 亿元,成为农村经济
80 年代开始,松江工业出现 的重要支柱。经过多年调整,至
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1985-1990 80 年代末,乡镇工业形成有 28 个
年,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 24%,利 行业、门类齐全的规模化生产体
润年递增 15% 以上。到 1990 年, 系。90 年代,通过企业改制和大
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 1418 家,工 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完善质量管
业总产值 29.94 亿元,占全县工农 理和人才培训系统,逐步走出一
业总产值的 52.4%。全县初步形成 条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扩
以城郊型、外向型为主体的工业体 大再生产双向并举的新路,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