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html
P. 178

&'()



                    七日, 我们为掩护其他部队而浴血奋战, 但时间被指挥当局白白浪费。

                八日, 在淞沪会战的败局已变成现实的情况下, 从上海到昆山的公路两侧已
                挤满了撤退的官兵。 但六十七军仍坚定地与四十军和保安部队一起坚守松
                江。 为了完成 “死守三日” 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 三支阻击部队是以生命

                来换取时间。 分分秒秒, 都在付出血和肉的代价! 至八日夜, 守城部队已几
                乎拼光。
                    此时日军已围住了松江城东门、 西门和南门, 为了不使指挥部被敌人包

                围在城里, 吴克仁、 郭汝栋、 王公玙研究决定: 城内残存部队从北门突围。
                    虽撤出了松江城, 但被敌机盯住的吴克仁军长的队伍不断遭到敌机的
                跟踪扫射, 在白鹤港架设浮桥时, 敌机又对部队进行轰炸、 扫射, 很快,

                日军追兵 (另说是日本便衣) 又赶到。 弹雨中, 吴克仁军长中弹牺牲。
                                               由于松江之战是我国军队大撤退之前的最
                                           后一幕, 又是在上海城区外围作战 (与在租界

                                           前面死守四行仓库的 “八百壮士” 相比), 并
                                           未引起当时新闻媒体的重视, 甚至国民党军政
                                           当局为了掩饰自己在淞沪会战中 (特别是最后

                                           阶段未能组织有序撤退) 的指挥失误, 不但不
                                           褒奖六十七军, 对这支英勇抗战的部队的诬陷
                                           却步步升级, 罪名是 “遽而溃退, 使全军蒙受

                                           重大损失”。 甚至造出吴克仁军长投敌的谣言
                                           (详见原六十七军副军长贺奎 《六十七军在抗

                   《 谷牧回忆录》封面书影            战中被蒋介石消灭的经过》 一文。 见吴福章
                                           编: 《西安事变亲历记》, 中国文史出版社一九
                九六年版。), 经王公玙等松江之役亲历者的证明和力争, 直到一九八九年清
                明, 台湾当局才将吴克仁将军灵位加入忠烈祠。 而我民政部在一九八七年即已

                追认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 六十七军为抗日牺牲的烈士们可以安息了!                              ①


                ①      本文节选自谷牧:《 谷牧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标题为

                作者所按。




            168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