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松江老街巷.html
P. 25
【综
为顺利进行这项工作,商请二中的校长朱献成同志帮助做好二中教工的搬迁
思想教育和动员工作,并分头对拆迁户中的机关干部进行沟通,希望他们 述】
带头搬迁,做出榜样,多数人都通情达理,搬迁工作因此进行得较为顺利。
开辟城市道路的资金,当时主要是争取市财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当时县财
政收入较少,工业企业的利润是直接上交市有关主管部门,当时还没有实
行税费改革,农业税和少量的地方税除安排支持农副业生产发展之需,发
放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和支付必要的行政管理费后,根本无力安排其他
建设资金。当时市财政的预算安排中,每年有 1000 万元用作郊县城镇的维
护,在 1981—1983 年的三年中,市预算中安排的郊县城镇维护费,就被松
江用了一半以上,所以在 1983 年市建委召开的各县建设局长会议上,许多
县提出该项费用的分配使用不公,甚至有人说松江县是花钱的“一只鼎”。
松江与会的同志很尴尬,还是由市建委的一位领导解了围,他说:松江县
是多用了钱,但他们三年中在主城区开辟了三条道路,你们哪个县有本领,
能在老城区开辟新路,市里也可以照顾拨款。这样才平息了争论。
其次是解决城市发展中需要配套的给排水工程。县城规模扩大和人口
增加后,原有的自来水厂已不能适应,在取得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后,对原通
波塘边的水厂进行了扩容,达到了日产五万吨的规模。松江是黄浦江的上游,
市区的一些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在闵行地区,为保护上游水源,松江县提出了
加快筹建污水处理厂的报告。市有关部门对这项动议,立即立项,并要求抓
紧进行。当时县确定由建设局的张建军同志具体进行筹建工作,市有关部门
也派出技术人员具体帮助,并组织筹建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
验。前后仅花了三年时间,坐落在南门外松金公路东侧的污水处理厂就开始
了试运转。
再次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当时松江城镇环境卫生状况很
不理想,家家户户都使用马桶,每天由清洁所工人到街道里弄收集粪便和洗
刷,公厕和每天上门收集的粪便,有的直接送到蔬菜地和农田,大部分送到
黑鱼弄底的蓄粪池,再用农船运往农村作肥料。在“文革”中东西向的城河
已被填埋做了防空洞,黑鱼弄东侧的城河也因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而淤塞,
原有的蓄粪池只能废弃。县建设部门经报请市建委同意,拨款 36 万元,在
松江老街巷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