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2 - 松江故事
P. 242
234 松江故事
任勉之倾听民情
任勉之, 字近思, 明代华亭人。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年) 考中进
士。他性格豪爽、 英俊伟岸, 廉洁奉公、 自律高洁, 以做个好官自勉。
那一年, 他出任鄱阳县令。鄱阳县当时是一个大县, 面积大, 人口
多, 百姓之间矛盾也多, 因此, 要治理好这么一个事务繁杂的地方, 绝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任勉之到任之后, 放下官架子, 深入乡间巡访, 了解民
情, 掌握第一手情况, 逐渐与当地的老百姓有了沟通。在此基础上, 他开
始引导乡民制定“ 乡规民约”, 要求大家自觉遵守; 同时, 聘请当地一些德
高望重的饱学之士, 担任“ 四门老”, 类似于现在的“ 顾问”, 遇事就请他们
参与商酌。他的作为, 很快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和赞誉。
不久, 有人趁黑夜之际, 将一封诬陷任勉之的匿名信张贴在县府衙
门之上。第二天, 这封信引起了一场大震动, 差役为了维护官府声誉, 当
下就要撕下这封信, 还建议要追查此事, 予以法办。任勉之听说后, 告诫
差役:“ 倘若信中说的是事实, 那么这封信是对我的忠告; 如果写信人是
要诬陷我, 那他自然会遭到事实的驳斥, 又何需逮捕? ” 这封信很长一段
时日留在县衙门之上, 不允许弄坏。写匿名信的人得知任勉之的为人后
十分惭愧, 自缚到公堂请求处罚。任勉之笑着对他说:“ 你起先是想诬陷
我, 但很快能悔过自首。我很惭愧还做不出这样勇于改过的举动, 你又
何罪之有呢? ” 说完就将他放了。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整顿吏治, 时常派使者到各地调查官吏为官廉政
情况。当使者来到鄱阳县时, 看到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民风淳朴, 暗自称
许, 觉得任勉之政绩突出, 值得向皇上举荐。而当使者到松江暗访时,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