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松教办〔2022〕47号
2022年8月1日
附件
松江区 2021年度学校教科研获奖成果
一等奖
序号 |
成果名称 |
单位 |
申报人 |
1 |
基于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幼儿园绘本教学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
陈 莉 |
2 |
磁性课堂:劳动技术课就这样上 |
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
张红妹 |
3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
唐晓晴 |
4 |
关于高中生数学学习思维定势的研究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 |
缪雪松 |
5 |
“双新”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优化策略探究 |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
张子辉 |
6 |
核心素养导向下校园原创音乐剧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音乐剧课程群课题组 |
7 |
STEM理念下基于DBL的初中Micro:bit拓展型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花园分校 |
王伟伟 |
8 |
以OH卡为主要工具调节初中生负性情绪的团体干预研究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花园分校 |
李聃妮 |
9 |
德润课堂——“养正达人”视域下语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
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思贤分校 |
郑 巍 |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
曹怿岚、陈 赣 |
||
10 |
初中科学教学中以项目化驱动促进深度学习的研究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王玉红 |
11 |
新教材背景下语文学科德育策略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 |
欧阳志平 |
12 |
基于绿色指标的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培养教学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
谢红新 |
13 |
以“墨宝农场”为载体提升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 |
陈 晨、凡芷芯 |
14 |
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 |
王利敏 |
15 |
基于“三E”办学理念的校本特色多元评价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 |
朱平华 |
16 |
融评于教的小学生课堂学习诊断与过程调控研究 |
松江区中山小学 |
诸斌根 |
17 |
小学英语中高年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三小学 |
李 蕊 |
18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抗挫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幼儿园 |
伍燕飞 |
19 |
STEM理念下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荣乐幼儿园 |
李 美 |
20 |
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实践研究 |
松江区谷阳幼儿园 |
胡筱彦、曹 毅、李 惠 |
21 |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角下幼儿园数学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佘山镇中心幼儿园 |
武 敏 |
22 |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班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中心幼儿园 |
孙 颖 |
23 |
指向城郊幼儿体验式礼仪活动的建构与实施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六幼儿园 |
周 玲 |
二等奖
序号 |
成果名称 |
单位 |
申报人 |
1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一中 |
沈志辉 |
2 |
辅读学校重度自闭症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对策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辅读学校 |
邵帼珺 |
3 |
爱上劳动——创意食品雕刻 |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
许建华 |
4 |
数学试卷的结构功能及命制策略 |
上海市松江二中 |
白军鹏 |
5 |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高中语文逻辑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
李初阳 |
6 |
社会责任素养导向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型构建与实践探索 |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
金子明 |
7 |
用“课堂结构”提升化学课堂的效益 |
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
尹七星 |
8 |
基于绿色指标的学校“和悦”课程的迭代优化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 |
储成节 |
9 |
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研究 |
上海市松江四中初级中学 |
谈智慧 |
10 |
初中化学线上分层辅导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初探 |
上海市松江四中初级中学 |
裴建英 |
11 |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的团体干预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仓桥学校 |
金婉娟 |
12 |
上海市资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查研究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罗丹萍 |
13 |
从“只言片语”到“连句成篇”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方小娟 |
14 |
“冲击-反应”:近代体育在上海的兴起、演变及其影响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项 琪 |
15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实物编程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
蒋 蓉 |
16 |
指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实践 |
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学校 |
陈洪柳 |
17 |
在线教学视域下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研究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卢 萍 |
18 |
社区“非暴力沟通”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
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学校 |
刘 婉 |
19 |
水润课程体系下的育人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实验学校 |
杨菊萍 |
20 |
打造特色课程 促进思维发展——《松鼠之旅》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
陈 翔 |
21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
王永红 |
22 |
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古诗词1+X型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泗泾实验学校 |
张 芹 |
23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初中化学“问题式”教学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五厍学校 |
王义达 |
24 |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线上教学对线下教学的启示 |
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
刘 芳 |
25 |
数与形齐结合,则分数之“理”愈加透彻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谭雯雯 |
26 |
数学实验让孩子遇见好玩的数学 |
上海市三新学校 |
谷诗新 |
27 |
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概念教学案例分析以《物质的溶解性》活动设计为例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
梁秀华 |
28 |
强校工程背景下学生小组学习合作共同体创建的研究报告 |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小学 |
王 春 |
29 |
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研究 |
松江区岳阳小学 |
张 剑 |
30 |
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 |
翟忆文、王利敏 |
31 |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家庭作业实践探究 |
上海市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 |
马从坤 |
32 |
小学“数学小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
松江区实验小学 |
李 培 |
33 |
跨界融合视野下“大语文”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 |
曹伟珍 |
34 |
小学语文全学段写字教学中德育实践研究 |
松江区岳阳小学 |
郑雪萍 |
35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
上海市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 |
马莉莉 |
36 |
小学新手英语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 |
孟 青 |
37 |
沪郊乡镇小学丁笛进课堂的教学策略与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小学 |
徐石长 |
38 |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荣乐幼儿园 |
蔡慧红 |
39 |
主题背景下大班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幼儿园 |
鹿 爽 |
40 |
基于生态体验的农村幼儿园郊野活动开发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泖港镇中心幼儿园 |
范红芳 |
41 |
大班幼儿体验式种植活动组织与实施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幼儿园 |
汪 哲 |
42 |
STEM理念下大班户外角色游戏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幼儿园 |
罗真子 |
43 |
基于运动核心经验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研究——以大班区域性运动为例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四幼儿园 |
夏天琴 |
44 |
中班幼儿数符号个别化学习的优化与支持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三幼儿园 |
谭 燕、刘佳怡、 郑 铮 |
45 |
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 |
松江区谷阳幼儿园 |
周晓倩 |
46 |
儿童视角下农村幼儿园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泖港镇中心幼儿园 |
俞月华 |
三等奖
序号 |
成果名称 |
单位 |
申报人 |
1 |
高中生抑郁情绪CBT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 |
韩俊萍 |
2 |
深刻的启蒙,启智的运动——以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例 |
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
于少华 |
3 |
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式课程在特殊中职中式面点教学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
任雪萍 |
4 |
探索“有效问题”的层次化设计和结构化布局 |
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
于 滨 |
5 |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新教材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
上海市松江一中 |
林 莉 |
6 |
沪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习题教学情况分析与建议——以必修第一册为例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
苏有马 |
7 |
高中物理单元教学活动链的设计与实施 |
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
侯 剑 |
8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
翁崇涛 |
9 |
“史料阅读”栏目教学实用性探微——以《万历野获编》为例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
潘承生 |
10 |
贯穿式情境在论证式教学中的应用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
刘玉配 |
11 |
“单元统整”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
上海市松江二中 |
黄继红 |
12 |
在写作中培育初中生思辨能力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 |
崔慧琴 |
13 |
RAIN的心理时间 |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 |
章 诚 |
14 |
让思辨有效地支撑观点——运用逻辑反思论证 |
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
叶 红 |
15 |
基于UbD理论提升高中生生物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 |
沈雅琼 |
16 |
高中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课实践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 |
高德品 |
17 |
信息技术学科中项目实施与知识学习的有效融合 |
上海市松江二中 |
杨晓峰 |
18 |
依托社区教育,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验——以松江区“东方之光”资源联盟四所学校为例 |
松江区新浜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
张昕懿 |
19 |
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实践探索 |
上海市松江二中 |
殷莉莉 |
20 |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上海市松江二中 |
赵凌云 |
21 |
经验再造:化学课堂教学“线索”提炼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 |
李 婉 |
22 |
“双新”背景下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探究 |
上海市松江二中 |
朱静华 |
23 |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师生动机教育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 |
赵纪兴、沈 冰、 李 云、韩 宇 |
24 |
微信小程序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 |
夏锦芳 |
25 |
道德与法治学科命题情境与任务设计的匹配性研究——以2020年上海市二模试题为例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 |
汤富祥 |
26 |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花园分校 |
武永洁 |
27 |
基于高阶思维视角的初三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及教法研究 |
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
肖华明 |
28 |
家班共育模式下的行走松江研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民办茸一中学 |
戴彩妹、王 萍、刘 倩 |
29 |
向美而教:刍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美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
上海市松江区民办茸一中学 |
吴丽丽 |
30 |
表象训练在中考体育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上海领科双语学校 |
刘德林 |
31 |
思维导图:初中区域地理的有效学习工具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二中学 |
牛若铃 |
32 |
脑科学视角下的初中散文教学实践研究——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为例 |
上海市松江区民办茸一中学 |
董 楠 |
33 |
“双减”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路径与挑战 |
上海市松江区第七中学 |
文 艺 |
34 |
借力观察记录单,指导三年级学生进行观察类习作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
李亚琳 |
35 |
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的班本活动实施与思考 |
上海市三新学校 |
徐海荣 |
36 |
“名画畅想”在初中美术创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钟 华 |
37 |
基于问题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改进研究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沈志英 |
38 |
基于概念教学本质理解的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 |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
纪 婷 |
39 |
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初中英语听说活动探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实验学校 |
朱涔安 |
40 |
昭通威信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报告 |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中学 |
练贵宜 |
41 |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
戴苏云 |
42 |
内隐学习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
韩为亮 |
43 |
聚焦小蝌蚪,走向大生态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学校 |
丁 萍、李 慧 |
44 |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跳短绳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单脚轮换跳短绳为例 |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 |
顾思佩 |
45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 |
马 强 |
46 |
融评于教的小学数学评价任务的设计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
尤星星 |
47 |
优化板书设计,培育核心素养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张婷婷 |
48 |
“读者剧场”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
蒋 云 |
49 |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
东 芳 |
50 |
聚焦小学体育兴趣化,创生活情境展开跨学科学习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
张雨琦 |
51 |
落实“观察”要素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
明亚娜 |
52 |
解构重塑法在中小学雕塑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
罗熠然 |
53 |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英语绘本写作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 |
杨雅雅 |
54 |
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形成性评价单”的实践研究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陈小红 |
55 |
基于家校社三位一体下的初中劳动教育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
陈雪琴 |
56 |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应用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 |
袁 媛 |
57 |
优化互动话语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
上海市松江区华阳桥学校 |
周沈燕 |
58 |
绘本融入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与评价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
孙俊旭 |
59 |
在沥粉画创作中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
王刘杏 |
60 |
情境创设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邵 燕 |
61 |
“五感教学法”在中学国画课堂中的应用——以七年级上《诗情画意的中国画》为例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实验学校 |
沈敢想 |
62 |
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英语听后复述能力的实践探索 |
上海市松江区华阳桥学校 |
陈逸颖 |
63 |
初中历史复习课中活用插图设计游戏的策略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中学 |
梁伟松 |
64 |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被……”现象探讨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
孙亮亮 |
65 |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 |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学校 |
孙礼欣 |
66 |
行走的乡土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以Z校为例 |
上海市松江区张泽学校 |
陈立颖 |
67 |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作业设计及评价策略探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 |
郑舒婷 |
68 |
小学书法课堂中多样化示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 |
刘虹妙 |
69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小学 |
邵丽娜 |
70 |
借助Ucinet提升班级凝聚力的行动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小学 |
石永坤 |
71 |
镇区老学校向“大居”现代新学校转型发展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 |
顾儒枫、倪丽静、王立娟 |
72 |
家班共育背景下小学起始年级家庭劳动教育指导行动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 |
陈丹婷、乔 琪、 王 森、王 雪 |
73 |
同伴交往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实践与研究 |
松江区岳阳小学 |
张 燕 |
74 |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 |
沈 怡 |
75 |
小学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支撑与悬垂教材为例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小学 |
张 亿 |
76 |
基于zSpace的VR技术培育小学生自然核心素养的研究 |
松江区中山永丰实验学校 |
闵文华 |
77 |
“乐乐游戏吧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松江区实验小学 |
谢洪志 |
78 |
小学体育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开发与设计研究 |
松江区泗泾小学 |
沈伟伟 |
79 |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 |
张亚波,倪丽静 |
80 |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化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
李 军 |
81 |
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 |
吕冰速 |
82 |
疫情之下,依托新媒体家校合作共育未来 |
松江区泗泾小学 |
马素荣 |
83 |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 |
陆 凯 |
84 |
小学职初体育教师课堂能力调控分析——以松江区小学职初体育教师为例 |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 |
吴伟红 |
85 |
借助AR提升低年段学生“实物”观察能力教学研究 |
松江区泗泾小学 |
王玉君 |
86 |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调查研究 |
松江区中山小学 |
陆 晔、黄士雷 |
87 |
改进实验设计 优化探究过程——小学自然实验器材改进与应用的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 |
张 琪 |
88 |
小学低年段数学竖式计算(加减法)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 |
曹 杨 |
89 |
项目化教研:为小学英语低段作业设计插上翅膀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小学 |
曹影梵 |
90 |
小学英语单元背景下语境创设实践——以《英语》(牛津上海版)为例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小学 |
卢 沁 |
91 |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路径探析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 |
卫依梅 |
92 |
基于课标设计小学低中段数学课堂练习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 |
孔德希 |
93 |
基于幼儿健康生活素养的餐点活动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荣乐幼儿园 |
赵雁静 |
94 |
“新时代”背景下民俗童谣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永丰幼儿园 |
秦 杰、王 萍 |
95 |
基于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大班阅读迁移活动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大学城幼儿园 |
钱珍珍 |
96 |
从深度学习视角改善中班角色游戏支持的行动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文翔幼儿园 |
汤 敏 |
97 |
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现状与指导的研究报告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中心幼儿园 |
常 红 |
98 |
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室内运动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九幼儿园 |
冯辞霞 |
99 |
基于兴趣开展小班幼儿情景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龙翔幼儿园 |
袁 群 |
100 |
幼儿园外省市引进教师追求幸福感的行动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六幼儿园 |
苗 玲 |
101 |
基于幼儿发展的户外区域运动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茸北中心幼儿园 |
张 慧 |
102 |
“做中学”理念下培养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蓝天幼儿园 |
黄蒙蒙 |
103 |
美育融入幼儿园自然角的路径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十幼儿园 |
程水花、汪佳芬 |
104 |
儿童视角下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实施的实践探索 |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二幼儿园 |
潘 磊 |
105 |
在“生态农庄”中渗透实施幼儿绿色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 |
松江区佘山镇中心幼儿园 |
赵 琪、何 梅 |
106 |
民间游戏在大班数学活动中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幼儿园 |
殷雯妍 |
107 |
“走近”自然 “玩转”自然 感知“世界” |
松江区九亭镇中心幼儿园 |
张 伟 |
108 |
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
松江区西林幼儿园 |
李婧芸 |
109 |
“多元互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
松江区九亭镇中心幼儿园 |
尹慧娟 |
110 |
源于童心,归于生活——基于课程创生的中班班本化行走活动的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幼儿园 |
王海容 |
111 |
基于KDL课程理念优化户外区域运动环境与材料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中心幼儿园 |
张燕燕 |
112 |
主体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低结构运动材料开放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龙源幼儿园 |
王 芳 |
113 |
大班室内运动组织与指导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嘉通幼儿园 |
周 杰 |
114 |
基于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仁乐特色活动行动研究 |
松江区人乐幼儿园 |
松江区人乐幼儿园课题组 |
115 |
基于自然生长理念的幼儿户外玩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八幼儿园 |
俞纪勤、陈林林 |
116 |
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小班体验式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幼儿园 |
周 琼 |
117 |
上海松江区幼儿园1至5年教师PCK探究 |
松江区中山幼儿园 |
杨 青 |
118 |
主题式绘本美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文诚幼儿园 |
陈 雯 |
119 |
基于儿童视角提高小班幼儿出勤率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佘山第二幼儿园 |
陆佳琪 |
120 |
多媒体课件在大班幼儿自主学习中的开发和运用研究 |
松江区西林幼儿园 |
刘亚飞 |
121 |
探索式教学在主题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八幼儿园 |
朱 玲 |
122 |
大班幼儿PBL项目式个别化学习开展的实践研究 |
上海市松江区华亭幼儿园 |
左佳艳 |
123 |
学习故事促进幼儿教师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质量的行动研究 |
松江区洞泾镇中心幼儿园 |
邵 昆 |
|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办公室 2022年8月1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