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关键阶段,也是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危害的时期。“三病三虫”即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四代稻飞虱、四代稻纵卷叶螟、螟虫是水稻穗期的主要病虫害。望各镇根据本地水稻病虫发生实况,结合品种抗病性、水稻生育期、气候等因素,布置好穗期病虫防治,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一、病虫发生情况
1.稻瘟病、稻曲病
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发病轻重取决于抽穗期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用肥水平等因素。近几年来两病有回升趋势,特别是穗颈瘟在水稻优质品种上发生危害偏重,水稻后期若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该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较大。
2.纹枯病
经过前期防治后,面上纹枯病总体得以控制,但还存在着一定差异性。据区镇植保部门近期调查,纹枯病平均病株率3.46%,最高田块11.44%;平均病情指数0.78,最高田块2.95。
3.稻飞虱
(1)灯下虫情:据佘山、石湖荡点监测,8月以来,灯下褐飞虱少量持续迁入,但无明显虫峰。白背飞虱、灰飞虱在8月4-6日出现小幅虫峰,其他时间段无明显虫峰。
(2)田间虫卵量:据区镇植保部门近期调查,三种飞虱平均亩虫量1.65万,以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为主,褐飞虱零星查见。据全市交流,目前个别区县田间褐飞虱零星发生,且有短翅型成虫查见。下阶段气温、食料条件有利于褐飞虱繁殖危害,后期存在危害风险。
4.稻纵卷叶螟
(1)田间赶蛾及灯下虫情:
稻纵卷叶螟三代后峰8月12日延续到20日,蛾峰日出现在8月17日,单日平均亩蛾量762头,最高佘山点亩蛾量1117头。
全区8月13日起灯下蛾量明显上升,其中泖港测报点8月14-18日平均每日单灯诱蛾量3056头,最高8月16日5576头;当前各测报灯下蛾量呈缓慢下降趋势。
(2)田间虫卵量:经过前期防治后,当前总体田间虫量较低,8月25日田间调查,平均亩虫量0.19万条;平均亩卵量1.52万粒,最高田块4.65万粒,其中一级卵块占63.6%、二级占9.1%、三级占27.3%。
四代纵卷叶螟将直接危害功能叶,对水稻产量影响巨大,请各镇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5.螟虫
据各测报点观察,大螟、二化螟灯下数量总体不多,但连续出现。一般螟虫孵化与我区大面积水稻破口时期较一致,且水稻破口期是蚁螟最易侵入时期,将直接造成白穗,致使水稻减产。
二、防治意见
1.防治范围:除松早香1号外的全部水稻田
2.防治对象:主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四代稻飞虱、四代稻纵卷叶螟,兼治螟虫等
3.防治适期:8月30-9月2日
4.防治药剂:具体用药情况咨询区、镇农业技术部门。
备注:绿色食品认证的水稻,用药参照《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三、注意事项
1. 喷药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施药期若遇高温天气,尽可能在早晚喷药,防止中毒事故发生。药后4小时遇大雨须立即补治,以确保防效。
2.目前水稻群体大,防治褐飞虱、纹枯病等水稻中下部病虫害,要求大机大水量进行喷雾,确保受药量,以保证防治效果。穗期及后期病虫防治时,谨慎选择超低容量喷雾设备。
3.用药时田间要有3-5cm水层,药后保水3-5天。用药后应避免药液及田水直接排入鱼塘、虾塘等水产养殖的地方,避免造成鱼、虾、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