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区农技中心对蔬菜测报点及重点蔬菜园艺场和部分蔬菜种植户田块调查,2022年松江区保护地栽培豇豆的病害发生情况如下:
一、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3月至4月,气温较常年偏高,降雨偏少,早春高温少雨不利于白粉病传播侵染。6月12日上海入梅,属于“不典型”梅雨,前期雨带不稳定,以阵性降水为主,梅雨期间少雨阻碍了豇豆煤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的发展,但部分基地发病率较高。后续降水增多将进一步提高豇豆煤霉病、白粉病、根腐病发病率。
二、发生情况
豇豆白粉病中等偏重发生;豇豆霉煤病中等偏重发生;豇豆锈病偏轻发生;豇豆病毒病中等偏轻发生。
1.豇豆白粉病
今年豇豆白粉病始见期为4月25日,目前全区豇豆白粉病发病率6-25%,平均发病率22%,相比去年有所提高。近期天气闷热,雨水增多,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白粉病重复侵染,生产过程注意开棚通风。
2.豇豆霉煤病
今年豇豆霉煤病始见期为5月15日,目前全区豇豆霉煤病发病率12-80%,平均发病率55%。当前特早茬豇豆已进入采收期,开花结荚至采收是最适感病生育期,随着梅雨季节和高温天气的到来,煤霉病将进入高发期。
3.豇豆锈病
今年豇豆锈病始见期为4月25日,目前全区豇豆锈病发病率0-2%,平均株发病率1%,发病程度相对较轻。当前特早茬豇豆已进入采收期,豇豆锈病易在豇豆中后期发生,一般从较老的叶片上率先发病,应注意及时采摘。
4.豇豆病毒病
今年豇豆病毒病始见期为4月25日,目前全区豇豆病毒病发病率0-14%,平均株发病率9%。随着高温天气到来,蚜虫、烟粉虱和蓟马等传毒媒介在田间豆类作物上的传播,病毒病发生将逐渐偏重。
三、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
(1)注重开棚通风降湿,非雨天晚间不要密闭棚室,注意调控作物生长的温湿度。
(2)清理棚室周围的沟系,保证雨天排水通畅、沟内不积水,降低棚内地下水位。
2.化学防治
(1)豇豆白粉病、锈病、煤霉病
可选用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0-40ml/亩、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60-90毫升/亩。防治时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2~4次。
(2)豇豆病毒病
可选用8%宁南霉素水剂75-100毫升/亩,在发病初期开始防治,每5~7天一次,连续防治2~4次。
3.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每亩挂置 25~30 张;蓝板诱杀蓟马:每 亩挂置 30~35 张,挂置高度随豇豆高度增长而改变。
四、注意事项
由于豇豆是连续采收的蔬菜,在使用药剂防治时,要科学的交替使用,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超标。防治过程应注重兼治,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与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相应农药目录选择农药。
图文:周成
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